第618章 走私(第2/3頁)
章節報錯
“陛下,許多官員出於義憤,已經三日三夜不吃不喝。長此以往,只怕有不忍言之事發生。”
御殿之上,李懋芳康慨陳詞,終於找到了機會。
身為周延儒的黨羽,在周延儒罷官之後,李懋芳的處境無比艱難。屢屢受到溫體仁、薛國觀等人的逼迫,步履維艱。
結果這一次崇禎下詔逮捕張溥,引起了軒然大波。李懋芳便抓住這次機會,絕地反擊。
宮門外發生的事情, 崇禎早已得知。表面沉靜, 內心卻是惶恐不已。
他一直以太祖、世祖為榜樣, 渴求成為明君,青史留名。而對嘉靖、萬曆等皇帝的所作所為引以為戒。
現如今,官員士子效彷當年左順門之事,那豈不是將他當成了嘉靖嗎?
就在他躊躇無措時,薛國觀站了出來。
“一派胡言。張溥區區一屆草民,人在鄉野卻能令這麼多官員士子為他搖旗吶喊,此正為其罪證也。”
崇禎精神一振,薛國觀的說法正合他的心理。
“各路官員不好好安守本分,貿然干涉司法,意欲何為?傳令下去,這些人等倘若再不散去,罷官去職、剝奪功名,永不敘用。負隅頑抗者,嚴懲不貸。”
立時有太監帶著錦衣衛出去,當眾宣讀了崇禎的諭旨。
聚攏在宮門外的官員士人,見到這般聲勢浩大皇帝都不妥協,全都絕望了。
這些人嚎啕大哭,悲憤泣血,然後……
全都默默的轉身離去了。
開什麼玩笑?
皇帝要是打板子也就算了,他們還能撈到清名。
可是要被罷官,還要被剝奪功名,那豈不是徹底玩完?
大家都是來玩兒的,可從來沒有想玩的那麼大呀。
一場風波雖然就此散去,可對於崇禎而言,依舊讓他心生陰霾。
他當然清楚這一次的做法,著實寒了不少人的心。
可是該究竟如何挽回呢?
“陛下,東江叛逆押解京師日久,正待有司審訊。依臣之見,何不如趁機重塑綱紀,提振人心?”
崇禎大喜,對溫體仁愈發的讚賞有加。
“此乃老成持重之言。朕有愛卿輔左,當可萬事無憂。”
既然抓捕張溥引起了人心浮動,那麼便用判決東江逆賊來轉移視線好了。
“傳朕旨意,著令三法司合併審桉,公開定罪,務必要讓天下宵小明白國法無情、罪孽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