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內,鄒維璉的八百里加急奏章送到京師,並且得到了朝廷的回覆。

兩天後,雙方再次交換了條件。

荷蘭人自以為取得了戰場主動,因此條件十分苛刻。

他們要求明朝政府停止和西班牙、葡萄牙的貿易,只能同荷蘭做生意,否則將再度開戰。

荷蘭人也不看看大明是什麼筋骨。

明朝的答覆是,荷蘭人必須賠償戰爭損失,然後退回大員,才能談判商務等問題。

顯然雙方是在雞同鴨講,不可能談出結果。

漢斯·普特曼斯認為明朝遭遇的損失還不夠大,因此決定再次對廈門展開進攻。

但是這一次,明朝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

遊擊張永產和同安知縣熊汝霖率軍迎擊,荷蘭軍隊不敵,死傷十餘人後,不得不撤退。

張永產趁勢追擊,可到了外海因為風向不利,明朝的船速度上根本無法同荷蘭人的船相比,始終未能追上。

敗退回海上的荷軍遊弋了二十多天,始終不敢再去進攻廈門。

漢斯·普特曼斯思來想去,決定進攻金門,然後威逼海澄。

讓荷軍沒有想到的是,海澄知縣梁兆陽居然主動出擊。趁夜偷渡浯嶼,摸上了荷軍的先鋒船隊。

這一戰,焚燒了荷軍小船三艘,俘獲了五艘,嚇得荷蘭人驚慌而逃。

連續兩次敗仗,讓荷蘭人草木皆兵,再也不敢靠近大明近海。

漢斯·普特曼斯深刻意識到自己的艦隊還是兵力太少,而且戰艦金貴,同明人老舊的戰艦比起來損失不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和安東尼想到了劉香和李國助。

趁著八、九月間颱風橫行,無法作戰的時機,漢斯·普特曼斯派人去聯絡劉香和李國助,提出條件、陳明厲害,希望兩位海盜能夠同荷軍聯手。

為了得到劉香和李國助的支援,荷蘭人給出的條件非常豐厚。

他們將允許劉香和李國助在大員、巴達維亞和其他荷蘭人的據點自由進行貿易。

也就是說,荷蘭人開放了整個南洋給劉香和李國助。

劉香、李國助和鄭芝龍的矛盾由來已久。

當初十八芝結義時,劉香一直覺得自己最大。

可顏思齊留下的遺產他卻沒有得到分毫。

這讓他自然對鄭芝龍眼紅不已。

為此他投靠了葡萄牙人,幫助葡萄牙爭奪航路,搶掠其他國家商船。

這就與鄭芝龍所代表的荷蘭人、西班牙人產生了利益衝突。

可葡萄牙人早已沒落,無法支撐劉香的野心。

在鄭芝龍與荷蘭人決裂後,劉香順勢投靠了荷蘭人。

李國助更是對鄭芝龍懷恨在心。

他是李旦的兒子。

他一直認為李旦的基業也應該由他來繼承。

是鄭芝龍奪走了一切,讓他變成了孤魂野鬼。

凡是能夠從鄭芝龍手中搶回基業的機會,他都不會放過。

各種條件促使之下,劉香和李國助決定出兵,同鄭芝龍決一死戰。

臺灣海峽內決定誰是霸主的戰爭,已經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