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華嘿嘿一笑。

“可這些犧牲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見參謀們不懂,左華指著福建沿海的地圖。

“鄭芝龍雖然如今是這一片海域最大的勢力,可他原本的身份是什麼?是海盜。官府對他其實始終抱有戒心,並不完全信任。要不是有荷蘭人和其他海盜的壓力存在,兩邊早就翻臉了。鄭芝龍不知道這一點嗎?他當然清楚。對他而言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當然是先隱藏實力,坐視朝廷同荷蘭人打生打死。當朝廷固有的勢力損失殆盡之後,他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來收拾殘局。如此一來,既能打敗荷蘭人,又能一統海疆,可謂是一舉兩得。他什麼都算計到了,就是罔顧了沿海百姓的生死。”

眾人聽了恍然大悟,同時也明白了他們和左華之間的差距。

海軍建立在先,左華到位在後。

因此對於這個外來的主官,其實海軍裡面有不少人頗不服氣。

但因為是統帥部任命的,大家只能聽命。

而左華能不能夠在海軍當中站住腳,還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和表現。

這一次他只透過簡單的分析,就先折服了參謀們。

原本迷霧重重的東南局勢,經過他的指點,一下子清晰明朗起來。

這一次即將爆發的戰爭,表面上看是明廷和鄭芝龍聯合起來,對抗荷蘭人和海盜的入侵。

但實際上,明廷和鄭芝龍也是貌合神離,互相防範。

鄭芝龍有一個明廷不具備的優勢。

那就是東南沿海的任何損失他都不需要在意。

明王朝卻守土有責,無法避讓。

因此第一波承受荷蘭攻擊的,必然是福建地方軍隊。

鄭芝龍就躲在一旁,時刻注意著戰勢的走向。等到時機合適,他便會果斷出手,清理局面。

左華洞若觀火,將鄭芝龍的想法窺探的一清二楚。

雖然對於鄭芝龍的智謀他很佩服,但他更加深切的認識到左夢庚對鄭芝龍的評價。

這就是一個沒有道德信義、也沒有理想的海盜。

這樣的人,他的眼中只有眼前的利益。根本看不到歷史大勢的發展,也沒有足夠長遠的戰略目光。

這一次的海戰,鄭芝龍應該可以擊敗荷蘭人,但卻無法擊退荷蘭人。

造成的結果就是,荷蘭人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緊,隨時都能夠捲土重來。

但鄭芝龍也好、明王朝也罷,都只能被動防守。

只要有一次守不住,帶來的後果就是海疆淪陷、國土不寧。

左華對於海軍的認識也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