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全體會議的最後一項議程,也是最振奮人心。

那就是財政預算稽核。

治理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基礎,當然就是財政。

只有財政充足,各項工作才能順利展開,一個國家才能治理順暢。

反之,大明就是最好的例子。

與會眾人都很好奇,山東的財政狀況究竟如何。

而他們竟然能夠決定財政預算,毫無疑問,這項重要的權力令他們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

內閣總理侯恂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到了臺前。

這是他第一次履行總理國務大臣職務。

這位經驗豐富的官員,也對如今的境況感到神奇。

如果還在大明的話,以他的資歷如今應該也能夠入閣了。

可是大明的閣臣在權力上,又怎麼能和自己相比呢?

站定之後,翻開眼前的檔案,侯恂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更加洪亮。

“本屆政府財政預算,包括崇禎五年及崇禎六年第一季度……”

季度的概念,早已在先前的檔案中進行了傳達和普及。因此所有人都知道,這指的是崇禎六年的前三個月。

因為立法會全體大會是在六月末、七月初召開的,所以財政預算中必須要加上今年的第一季度。

看著檔案上的數字,侯恂底氣十足。

“經過本屆政府統計,上一年度整體財政收入為三千七百萬兩白銀……”

話音未落,滿場轟然。

許多在大明當過官的人,不由得將手中的檔案直接扔了。

那是嚇的。

實在是因為侯恂公佈的數字太過於驚人。

三千七百萬兩白銀啊!

那是什麼概念?

更別說,這僅僅是山東一省之地而已。

大明富有四海,君臣苦心經營,一年能夠支配的財富最多也才四百萬兩而已。

結果導致內外交困、步履維艱,甭說支應戰爭的需要,就連官員的薪水都不能如數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