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社上下為此慌亂無策,渾然不知該如何應對。

唯獨張溥十分澹定。

“汝等忘記了昔日七君子之故事?今日吾遭此厄,亦不過效彷先賢罷了。”

復社眾人迅速安定下來,明白了他的意思。

朝廷派遣廠衛來抓捕張溥,看似形勢危急。可是在大明,作為一個文人遇到這樣的事,毫無疑問是一個漲名聲的絕佳良機。

大明的官員,為何不怕皇帝打板子?

因為被皇帝打了板子,才能說明這個官員是一個好官、清官。

同樣的道理。

廠衛天生就是邪惡的代表。

那麼被廠衛抓捕的人,必然是忠臣義士、正人君子。

張溥已經能夠想象的到,當廠衛上門給自己帶上枷鎖之時,天下百姓稱頌讚揚的場景。

張採還想到的更多。

“我等也不能坐視不理,當立刻去聯絡同仁百姓,在廠衛的鷹犬登門之時據理力爭、誓死抗爭。好叫天下人得知,正義尚存。也要讓朝廷裡的奸逆之輩知曉輕重,不可害了西銘先生。”

眾人轟然稱是。

昔年蘇州暴動的經過,他們再清楚不過了。

《五人墓碑記》可就是張溥寫的。

同樣的手段, 未嘗不可再來一次。

復社眾人立刻行動起來, 奔走四方,到處宣揚,聯絡人手,製造聲勢。

紛紛擾擾當中,廠衛終於到了。

這一日,太倉人幾乎傾城而出。聚攏道路兩旁,就為了看廠衛抓人。

此番帶隊的人是太監陳可法。

當他接到這個差事的時候,他怕死了。

昔年宮中前輩在蘇州被打死一事,他可是知道的。

待到了太倉,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陳可法的腿當場就軟了。

錦衣衛也差不多,一個一個的不敢向前。

“公公,咱們還要不要進城?”

陳可法很想說不進,又想到自己身負聖旨,這要是不敢進城拿人的話,只怕會死得更慘。

這進也是死,不進也是死。

他並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