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襟處是五枚釦子,可以將衣服牢牢扣緊。同時袖口處也有一條寸餘寬的布帶和幾枚釦子。

這樣一來,只要拉動布帶扣在不同的扣子上,就可以將袖口束緊,方便作戰。

作戰服胸前兩側和下襬,還有四個很大的口袋,可以裝一些小東西。

下半身的作戰褲也是肥肥垮垮的,極大限度地解放了雙腿,不管怎麼動作都沒有阻礙。

任誰看到,都會認為這是一款十分成熟的二戰軍服。

可是它卻出現在了明末。

如果說整套軍服的亮點在哪裡?

那肯定是軍鞋。

這一次的軍鞋徹底拋棄了原本的棉鞋,而是換成了皮製的軍靴。

“張政委和廖部長回來時,帶回來了大量的皮革, 即使給全軍所有人做軍靴都綽綽有餘。”

王秀琴解釋了為何改裝軍靴的原因。

就是獲取的皮毛太多了。

吳將、莽古爾泰等人在遼東一路征戰, 繳獲的皮毛堆積如山,全都被張可大運回來了。

廖中堅去尋鄭芝龍交易,鄭芝龍也是拿了海量的皮毛來抵押了火炮的貨款。

這一下子就讓山東本來緊張的皮革產業得到了紓解。

之前左夢庚命令雅姿廠給遼東先遣支隊生產皮靴,徐若欣還有些不大樂意。

現在好了,皮毛太多,想要處理乾淨都成為了難題。

鑑於此,在設計軍裝的時候,王秀芹大膽搞出了普及全軍的皮製軍靴。

軍靴分為兩種。

一種是高幫軍靴,高度可以達膝蓋位置。

這種軍靴,是給高階軍官穿的。

還有一種是低幫軍靴。

可即使是低幫軍靴,也超過了腳踝,將士兵的整個足部和一半的小腿都包裹住了。

寬鬆舒適的作戰服配合上黑色的軍靴,一下子又整體協調了起來。

左夢庚出拳噼腿,還繞著校場跑了幾圈,只覺得說不出的舒坦。

軍隊,就該這麼幹脆利落。

以往明軍那種長袍大褂,簡直是反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