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來使,宗義成第一時間呈報上去了。

大明前來貿易,宗義成接了。

不管德川幕府允不允許,這個生意,他都是要做的。

幕府同意,那就光明正大地做。

幕府不同意,那就悄悄地做。

對馬島資源貧瘠, 生存不易,要是不做生意的話,只有餓死一條路。

前世的宗義成就因為偷偷和朝鮮貿易,被幕府發現後,宗藩差點被廢除。

他有這個膽子,更有重振對馬藩的決心。

“鄭氏賣來的玻璃十分緊俏,不知貴使可有貨源?”

宗義成很貪心, 一上來就索要玻璃的貿易。

廖中堅當場拒絕,說的很明白。

“鄭氏允許我山東與對馬藩貿易,但玻璃不在其列。我想名主也不想招惹鄭氏,不是嗎?”

宗義成有些失望,但也能夠接受。

鄭氏的實力擺在那裡,他可惹不起。

要是因為得罪的鄭氏,導致什麼生意都做不了,那可就虧大了。

“既然如此,棉布、棉襪的數量需要提升。”

廖中堅帶來的鐘表、皮鞋等商品雖然精美華貴,但是宗義成更加看中的,反而是棉布系列的商品。

任何貿易中,大宗商品始終才是主流。

東瀛的有錢人畢竟有限,鐘錶、皮鞋這類好東西,顧客有限,賣不出去多少。

棉布卻不同。

這東西是人就需要,市場無窮無盡。

廖中堅帶來的棉布,質美價廉,遠非東瀛本土的粗布能夠相比。

一旦推向市場, 必定趨之若鶩。

棉襪算是棉布的附屬產品,因為穿著舒適,宗義成認定銷路也會很好。

對於他的要求,廖中堅自無不可。

和對馬藩的貿易,在山東這邊其實只是順帶的。

山東求的,是順利經過對馬海峽的航線。

松江府所產的棉布,本來就遠銷海外。

不過以往只是銷往南洋,鄭氏也會賣一些到東瀛,但是不多。

隨著工業化的生產模式推行,松江府的棉布產量大幅提升,將棉布的價格打壓下來後,多出來的產品也在為銷路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