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西人黨大佬(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了攻略朝鮮,廖中堅收集了足夠的資料,對朝鮮國內的形勢瞭如指掌。
天啟叄年,西人黨金鎏、李貴等人發動宮廷政變,廢掉光海君李琿,擁立綾陽君李倧為國王,史稱仁祖反正。
因為光海君執行在明、金之間中立的政策,所以從大明的角度來說, 仁祖反正是一件喜事。
可明朝卻昏庸地認為仁祖反正乃是篡逆,因此一開始不承認。
這足以說明,明朝對於周邊局勢的發展,是多麼的缺乏掌握能力。
一直到後來出於聯朝抗金的需要,才承認了李倧的國王合法性。
而從朝鮮的角度來說,明明光海君的中立政策更加符合朝鮮的利益,可就因為西人黨不滿於失勢的現狀,於是將他推翻。
當西人黨擁立李倧即位後,選擇了全面倒向處於劣勢的明朝。
不得不說,歷史就是這麼的諷刺。
如果是光海君在位,朝鮮應該不會前後被後金揍了兩次,損失慘重之後又重新成為後金的跟班。
李倧和西人黨當然是心向明朝的。
可戰略局勢決定了,他們選擇了一條自取滅亡的錯路。
天啟七年,丁卯胡亂一役,朝鮮被打的丟盔棄甲,不得不屈辱地和後金議和。
因為此事,李倧在國內威望大跌,人也失去了雄心壯志,開始消極怠政,耽於享樂。
而趁著後金在朝鮮的勝利,西人黨中又有一些人看清了形勢,發出倒向後金的聲音。
總之,如今的朝鮮政局一團亂麻。
大家爭來爭去,誰也拿不出辦法。
只能等著外部大勢發生變化,朝鮮跟著做出被動選擇。
當然了,如果可以的話,朝鮮肯定更願意在大明爸爸的懷抱。
這也是廖中堅和張可大來到這裡時,西人黨官員們那麼激動的原因。
可是在山東的眼裡,朝鮮卻沒有那麼的重要。
要不是為了保障支援庫頁島的順利,根本就不會和朝鮮有所交集。
即便沒了朝鮮,只要能夠和對馬藩建立聯絡,這條航線還是能夠通暢。
既然這些朝鮮官員對他們的到來如此熱情,廖中堅豈能放過這個機會?
“朝鮮之忠心,大明深知。然大明如今略有小厄,難以顧及,卻令諸位困守時艱,可悲可嘆。”
這一番話,說的李崇當場哭了出來。
“有天使這番話,我朝鮮上下就算亡國滅族,亦沒有任何遺憾了。”
廖中堅也不是隻說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