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令淄川眾人總算是緩和了許多。

不管怎麼說,天寒地凍的,窩在這山上擔驚受怕,吃不飽、睡不好,年紀大的人已經要承受不住了。

雖然家園已被東江鎮摧毀,但他們這些都是豪富之輩,重振家業並不困難。

徐應元和王與胤告辭離開,淄川眾人卻面臨著選擇。

“哎,這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啊!”

畢自寅愁容滿面,糾結萬分。

寨子裡的這些,幾乎沒有平民百姓,基本都是淄川本地大族。

平民百姓也建不起這麼堅固的寨子。

這些人要麼從前在朝做官,要麼有家人在朝為官,要麼就是地主。

今日徐應元和王與胤傳達的兩個政策,都讓他們感受到了鋼刀刮骨的痛苦。

土地毫無疑問,各家得損失不少。

因為逃難的過程中,地契肯定丟了一些。

至於陶瓷業……

這麼賺錢的玩意兒,各家豈能沒有摻和?

就比如畢家、王家、韓家、安家等,每家都有好幾個作坊。

每家都有獨門的技藝,是他們賴以賺錢的法門。

現在有人要擠進來,在他們眼中,不吝於搶錢。

“方才吾細細看了,大軍起碼千人,不可力敵也。”

韓浚語氣悲觀。

此公曾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地位不凡。但如今賦閒在家,眼看著鄉里迭遭禍亂,只能茫然無措。

“不若速速去信朝廷,言明此間狀況,請朝廷發兵平叛,我等方能安定。”

韓浚的七叔韓卿揚提出建議。

畢自寅卻哼道:“如今朝廷哪有兵馬可派?否則焉能令東江叛逆跋扈至今?”

眾人黯然,唏噓怨嘆。

王孟震見此,知曉是拿不出辦法了。

“咱們還是先行下山,速速收攏家業,再圖後續吧。”

眾人這才想起,家宅還撂在那裡呢。再不抓緊拾掇,恐怕都要被沒收了。

眼見著大家一鬨而散,王孟震更加失望。

人心如此,只怕這淄川啊……是保不住了。

當日下午,王孟震帶著家人回到三臺莊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