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嘛,你讓他把一個國家搞好,他沒那個本事。但是你讓他出餿主意,他就跟機器貓一樣,無窮無盡。

周延儒琢磨一番,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

“陛下,眼下不宜硬來。然那左夢庚亦未明言叛亂,天下人眼中,山東亦是我大明疆土。這便是良機。”

在崇禎凝思的時候,周延儒小心建議道:“自朱巡撫沒於沙河之後,山東無巡撫已兩年有餘。何如再立封疆,名正而言順,或許會有奇效。”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不由得紛紛稱善,同時對周延儒的老辣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反正那左夢庚並沒有昭示天下、豎旗造反,或許是有什麼顧忌。

這樣一來,山東還是大明的地盤,那派遣一位軍政最高長官————巡撫過去,不是理所當然的嘛。

只要新巡撫到任,有著法理正統,說不得能夠牽制左夢庚一番。

崇禎沉默了。

坦白說,這個辦法他並不喜歡。

看似良策,實則凸顯了朝廷的無奈。

說的透徹一點,等於是將他皇帝的權威徹底扔在了地上。

想他朱由檢即位以來,什麼時候不是一言九鼎、口含天憲了?

魏忠賢?

說殺就殺。

袁崇煥?

千刀萬剮。

被他下旨處死、懲辦的官員何其多也。

那種一言而決人生死的快感,只要經歷過,就再也割捨不下。

結果現如今呢?

明知道有人在造反,可是卻瞻前顧後,別說揮軍平叛了,就連重話都不敢說出口。

憋屈。

很憋屈。

還只能受著。

崇禎決定不受這個氣。

“一應事體,全賴周卿操持吧。”

這事兒是你周延儒的主意啊,和我崇禎沒關係。

幹好了還成,幹不好……

周延儒滿腹苦水,無處傾訴。

總覺得自己的頭頂黑乎乎的,似乎有什麼蓋住了。

他明白,那應該是一口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