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左莊現在的口糧,大部分都是外購的。

雖然花費不少,但也沒有別的辦法。

所幸有臨清各大家族支援,左夢庚想要買糧的話,倒也方便。

老秦頭卻對這個情況很不滿意。

“一直買糧哪成啊?少爺,聽說你賺了不少錢。要不……咱們多買點地不成嗎?俺們莊戶人家有的是力氣,再多的地咱們也能種。”

左夢庚滿頭黑線。

“如今地不好買,再說錢財還有大用,日後再說吧。”

買地怎麼成?

有多少錢都不夠啊。

哪有搶地來的痛快。

左夢庚來此,除了規劃莊稼種植之外,還有一件大事。

他取過包袱,交給陳芷。

“這些都是西洋作物,據聞畝產驚人,而且耐旱,不需要太多的水灌溉。你在莊子裡尋找幾塊空地,進行試種,看看效果如何。倘若可以,明年咱們就推廣種植。”

聽說是新作物,陳芷不禁小心了些。

“可有種法?”

左夢庚將徐光啟的書稿交給他。

“此乃徐玄扈公親筆手書的作物種植方法,你拿過去仔細研究,教給大家。”

聽到是徐光啟的手稿,陳芷雙眼冒光,如奉珍寶。

“我回去之後抄寫一份,玄扈公的手書,還得千座親自保管才成。”

左夢庚本來沒當回事,覺著不過是一份農書罷了。此時被陳芷提醒才察覺到,徐光啟的親筆手稿意味著什麼。

這要是拿到幾百年後,《農政全書》的原本,價值連城啊。

再想想熟悉的人裡還有誰歷史價值比較高的,到時候一人弄份書稿收藏,將來後代們即使靠這些都不愁吃喝了。

對於西洋作物的試種,左夢庚吩咐的很仔細。

“伺弄這些莊稼的時候,必須要詳細記錄,心得也必須寫下來。即使這次失敗了,也能成為經驗。”

古代的農民們因為沒有文化,許多寶貴的經驗都無法傳承下去。

這也是農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偏偏農業領域又是左夢庚的弱項,唯一知道的就是土豆、玉米可以有效緩解糧食危機。

至於怎麼讓這些美洲來的物種適應中華的土地和氣候,就只能交給本土的農民了。

莊子裡的讀書人雖不懂種植,但可以協助記載,獲取第一手珍貴資料。

等日後更多的掌握了知識的人投身農業,才是大發展的時機。

對於種植精簡後的空地,左夢庚也有想法。

“可以組織大家多多種植蔬菜,成長快,收穫快,能有效豐富大家的餐桌,也能彌補一部分的糧食消耗。”

古代的農業,比較偏重主糧,而疏於菜蔬的培育。

南方地區氣候溫潤還好說,菜蔬自然生產就很豐富。但到了北方,百姓們的飲食就單調多了。

左夢庚覺著,應該改變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