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戲來了,眾人紛紛打起精神。

左夢庚環顧左右,問道:“松江棉布行銷天下,廣受歡迎,此乃人盡皆知。卻不知各位前輩獲益如何?可否知足?”

眾人面面相覷,內心頗為猶豫,不知道該不該透露底細。

對於棉紡,松江府眾人當然是非常自矜的。

可要說依靠棉紡能夠賺到多少,眾人還真不如表面那麼風光。

“賢侄有所不知,莫說棉布,任何貨物行銷遠方,一路上必然通關過卡,稅費繁重。而且強龍不壓地頭蛇,我等只求棉布有人收購,至於售賣何處,卻也無可奈何。”

潘雲龍充滿苦澀的話語,把松江府布商們的難處全都道了出來。

後世在評價明末江南的商業時,普遍的觀點都是江南工商業發達,創造了海量的財富。

可實地見識過,左夢庚才知道,江南的工商業創造的財富,絕大多數都被剝削和搶奪了。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地位卑賤的工商業無法獨自打通商路,必須要攀附著強大的勳貴豪族才能做生意。

就以松江府的棉紡來說,這裡織造出來的棉布,只有極少的部分由本地商人運輸、銷售到外地。

比如張淇就是幹這行的。

可張淇銷售的份額,連松江棉紡業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絕大多數的松江棉布,都是被外地的大商人收購,才能賣到各地去。

而這些大商人,毫無意外,背後都站著通天的勢力。

商業領域,掌握渠道的人才擁有主導權。

可這樣的一來,松江府的棉紡商人們能夠賺到的,只是最基本的成本價。更多的利潤,都被中間商賺走了。

左夢庚決定要和松江府的棉商們合作時,就做了決定,要激發松江府棉商們的狼性。

日後這些商人和他的軍隊互相支援,才能把市場都搶過來。

“各位甄需山東的棉花,雖然晚輩已經責令山東那邊準備。可運河之上,鈔關林立,關卡不絕。一路稅費繳納下來,棉花到各位前輩手中,要多花三倍不止的價錢。晚輩想著,可有辦法降低運輸成本?”

眾人面面相覷,沒想到左夢庚野心這麼大。更沒有想到,在這件事上左夢庚居然比他們更加急切。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作為棉花供應商,看似左夢庚可以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到這些棉商頭上。可實際上,運輸成本的增加,是供應商最不喜歡的局面。

因為成本的增加,帶來的必然是松江府棉商的棉花需求量下降。

如果能把運輸成本降下去,松江府的布商們就可以購買更多的棉花,擴大生產,反過來促進山東的棉花種植和銷售。

總之,山東到松江府這一路上的成本,是雙方都很想解決的麻煩。

左夢庚覺得,能解決這個的,似乎只有自己。

而一旦他做到了,那麼松江府上下將會徹底歸心。

他在山東之外,將會有第二個根深蒂固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