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江南儒林風雲起(第3/3頁)
章節報錯
後世的人認識《水滸傳》和其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從這套《水滸葉子》而來。
這可是陳洪綬原版的作品,儲存好流傳下去,絕對價值連城。
松江府這邊群賢畢至,旁邊的蘇州府卻迎來了動盪。
起因也是和左夢庚有關。
始作俑者是陳子龍。
那日劉宗周登臺講學,在松江府引起極大轟動,陳子龍也是受教之人。
回去之後,陳子龍苦思劉宗周所言,最終歸納總結,得出一個結論。
劉宗周傳達的思想,可以稱之為“文以載術。”
因為劉宗周著重強調的是學術的實際應用問題,認為脫離了實際的學術毫無異議。
可這個觀點,與復社秉承的“文以載道”有著極大的出入。
陳子龍與宋徵輿、夏允彝等人交談時,宋徵輿、李雯就對劉宗周的所言頗有微詞,認為這位文壇宗師背棄了正道。
反而是夏允彝覺得劉宗周的觀點很好,如果做好了,能夠讓儒學腳踏實地,脫離虛無縹緲的空談。
陳子龍如今還很年輕,本身的思想還沒有成熟,一時被兩種觀點給難住了。
左思右想之後,他拉上宋徵輿、李雯、夏允彝等人奔赴蘇州,去尋了復社領袖之一的張採。
張採在崇禎元年考中進士,被授予臨川知縣。
可到任之後,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實政,秉承的“與聞良知宗旨”也都落空,反而陷入了和艾南英的爭論當中。
艾南英就是那個被陳子龍胖揍的人,作為臨川本地人,一直和張採爭論不休。
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而張採因為生病,於去年春天辭官歸鄉,就此專心於學術研究和復社活動。
張採所堅持的復古,其實更加頑固。
因為他主張的是返程朱理學,而且對心學極度反對。
他曾經和劉宗周有過學術交流,但最終因為意見相左,而沒能成為劉宗周的弟子。
只因當時劉宗周以“慎獨”為學術核心,而張採則極力反對空談心性的講學。
可問題在於,張採和復社雖然都反對空談,他們本身做的事,也是窩在家裡自成一統,同樣是空談。
陳子龍帶著劉宗周最新的講學內容登門拜訪,立時給了張採猛烈的衝擊。
“這……這真是蕺山先生所言?”
張採很懷疑陳子龍是不是弄錯了?
他所認識的那個劉宗周,只會大談“心性”“倫理”“慎獨”等空泛的觀點。
可如今這篇文稿,通篇不離實際,更是號召士人將儒學和日常相結合,甚至用於推動和促進生活生產。
張採有些接受不了的是,按照劉宗周的觀點,儒學幾乎等於降低了神格,淪為市井之學了。
這個務實的力度,讓他這個一直倡導務實的人都覺得離經叛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