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挖坑(第3/3頁)
章節報錯
老實說,面對劉宗周這等大宗師,方岳貢的內心還是十分慌亂的。
可他心性彌堅,百折不撓,而且立身方正,為官清廉,自忖一生正氣,無所畏懼。
他走到劉宗周對面,學著劉宗周的樣子,在石臺上盤膝而坐。
“織造也好,繅絲也好,亦或是其餘百工百業,不過是撮爾小道,微末之技也。我聖學大道,見心明性,揚善除惡。人心固則天下固,天下固則萬民安也。”
毫無新意的論調。
如果是從前,劉宗周或許還會讚許一番。但是在如今的他看來,這種陳詞濫調全是破綻。
劉宗周沒有正面回答,又是一指陳三謝,問道:“陳先生,你以織造為生。試問,不讀書如何?不做工又如何?”
陳三謝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成為了風暴之眼。
可對比了劉宗周和方岳貢的言論,不知為何,總感覺劉宗周的言語十分親切,全都說進了他的骨子裡。
這讓他鼓起勇氣,說了自身的情況。
“小的家貧,尚有妻女、子孫需要養活。讀書少一些,尚不覺如何。然一日停工,則全家捱餓。”
看似只是在說自己的事兒,但是卻把方岳貢的逼問給回答了。
對於百姓來說,聖賢書讀不讀,並不緊要。首先考慮的問題,顯然是要活下去。
周圍大多數人和陳三謝差不多,都是普通百姓。對他的話,自然是感同身受,附和連連。
這讓方岳貢十分不滿,哼道:“讀書可以明理,明理方能為人,否則與禽獸何異?”
左夢庚知道這個時候劉宗周不好出面,於是接替了過來,笑道:“方太守豈不知……只有活著,才能算人。否則的話,不過土中枯骨,一切成空,明不明事理又有何用?”
只一句話,就說的方岳貢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下面的人更是鬨笑一片,甚至還有拍手叫好的。但仔細品味,卻發現左夢庚這話真的是話糙理不糙。
而在粗俗之後,左夢庚又來一句高雅的。
“管仲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基礎是實現文明昇華的客觀條件,儒家既然有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之教誨,卻不知有何良法,可以令天下百姓脫貧致富、追求文明呢?”
這一招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可謂是妙到毫巔,觀點其實也不稀奇,但就是一下子打死了方岳貢。
許多大儒、士人一味地強調見心明性的重要性,以此來拔升儒學的高度,鞏固儒學的統治地位。
但儒學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其所提倡的學以致用乃是一句空話。
因為歷代大儒講述的所謂學以致用,就只有“學以致用”這四個字。
至於到底該如何去學以致用……
對不起,你翻遍所有儒家典籍,也找不到一條明確的指點。
就好比儒家論政時一樣,張嘴就是什麼輕徭薄賦啊、仁政愛民啊,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
可問題是,他們從來不告訴當政者該如何輕徭薄賦,又該如何仁政愛民。
因為說和做是兩回事。
說只是空泛的文字而已,誰都能說。但做的方法才最重要,然而卻沒有任何實際的事例可以參考。
如果說在政治上,儒學的學以致用或許還能有一些用武之地的話,那麼放到民間的民生經濟問題上,那就真的是完全找不到契合之處。
這個問題,隨著劉宗周的提出,一下子進入了無數人的心坎,也等於是給儒學挖了個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