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十分陌生的黃河,左夢庚卻想的更加深遠。

“黃河奪淮入海,其實並非好事。隔絕中樞和地方不說,對於北方的用水也產生了極大影響。如有可能,還是要令其北向更好。”

因為降水量的關係,北方十分缺水。

本來有黃河在,華北地區能夠得到一定的水資源補充。但黃河南向後,華北的缺水情況日益嚴重。

即使從明朝的國防角度來考慮,缺水的北方也極大地增加了國防成本。

如果令黃河迴歸故道,那麼將能夠從很大程度上解決華北的缺水問題。

到底該如何做,左夢庚暗暗記在心底。等日後時機合適了,必然要找水利專家論證。

這個時代的運河,運力非常發達,水域之寬闊,遠非後世能比。

眾人一路南下,卻也見到了沿河百姓的艱苦。

目光所及,看到最多的,就是衣衫襤褸的漕工。

他們一個個面黃肌瘦,分佈於運河兩岸。每每被人驅使,如同螞蟻一樣活躍在沿河各處。

即使如此,這一路南行,眾人也因為河運堵塞而導致多次駐足。徐州到揚州這一段,竟足足走了十一天。

“國朝命脈,不可不查。中恆,切記,此河關係到天下民生。”

劉宗周看著運河繁忙景象,藉機提點左夢庚。

可左夢庚卻不這麼看。

“此河雖好,然遠不如海運。無論是運力還是速度,都相去甚遠。”

見左夢庚居然瞧不起漕運,劉宗周很是不解。

“國朝以來,提及海運之人不計其數,然最終都回歸漕運,必有其道理。海上兇險,一著不慎,損失巨大。哪如漕運穩妥,還能養活這般多的人口?”

左夢庚當然清楚漕運和海運的優劣。

“老師,海運四通八達,不但有速度快、運力大的優點,還可以聯絡海內外,開拓世人眼界。便說養活人口,漕運也沒辦法和海運相比。漕運投入之成本,已讓朝廷難堪重負。相反海運則沒有什麼成本,兩相比較,海運的風險反而可以忽略不計。”

劉宗周本意是教導左夢庚,沒想到反被教育了。

可左夢庚的說辭,他又無法論證對錯。

幸好他是浙江人,自幼見識過海貿,因此並不迂腐。決定回去之後,好好鑽研一下海運和漕運的本質,再來和左夢庚討論。

說話間,船頭突然傳來喊聲。

“揚州到啦!”

左夢庚和劉宗周醒過來,抬頭看去,只見原本狹窄的運河陡地一寬,彷彿天地豁然開朗。

煙波浩渺的水面上,行船如織,此來彼往,鋪陳江面,絡繹不絕。

岸邊亭臺樓榭起伏波瀾,一眼望不到盡頭。唯有若有若無的絲竹之音,夾雜在市井叫賣之中,別有一番煙火。

這便是江南的門戶————揚州。

數千年的江南風華彷彿在此匯聚一處,一股腦地呈現在了遊客的面前。

欲醉江南,當屬蘇杭;欲識江南,不枉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