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無意識的工藝進步【求月票】(第2/3頁)
章節報錯
工匠們要做的,就是將其小型化。
小到什麼程度呢?
僅僅只有巴掌大小。
裝在一個帶著蓋子的小木盒裡,用的時候開啟蓋子,豎起相風烏。因為底下帶著錶盤,所以很容易就能夠看出風向。
至於風力計,則是達芬奇的發明。非常簡單,只需要幾塊木頭就能做成。
做一個三面搭建、一面空餘的木架子,在其中放上一個弧度為一百二十度的圓弧刻盤,上面標示風力。
頂端的木架前頭掛上一塊可以被風吹動的小木板,當木板被吹向內側是,底端指向哪裡,那麼風力就是幾級。
這個風力的等級,當然和後世不同,但同樣有助於狙擊手進行測算。
看著風力計,畢懋康、李邦華等人嘖嘖稱奇。得知是一位西方大能發明,全都上了心。
不用說,回去之後,他們肯定會去了解更多關於達芬奇的事情。
也不知道這幫儒學大家,會不會因此變成科技大家?
還有幾個人被請了來。
那就是左羨梅和她的兩個小跟班,侯方域,張令錫。
他們今天來到這裡的目的,就是進行統籌測算,得出風向、風力和射擊距離之間的數值關係,然後製作成射擊諸元。
這個的好處就是,只要得出具體的數值,那麼今後狙擊手只需要測出風向、風速、距離後,就可以直接除錯瞄準鏡的冪位,大大節省射擊時間,不用親自去演算了。
本來這個工作左夢庚是想請徐若琳幫忙的,但徐若琳最近忙於翻譯能夠找到的達芬奇手稿。
因為徐若琳在這些手稿中發現,達芬奇對於彈簧的製造,有著深入的研究。
畢懋康的彈簧製造一直停滯不前,急的老先生鬍子都白了。得知歐羅巴先賢早有辦法,便催著徐若琳快點翻譯出來。
徐若琳沒空,便把左羨梅派來了。
左羨梅的數學水準雖然遠不如徐若琳,但用來算算狙擊諸元,還是問題不大的。
一眾大佬注視下,趙三陽從來沒有這麼緊張過。
他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矚目的焦點。
帶著副手進入射擊位,裝藥、裝彈,瞄準靶子。
第一個射擊的靶子在一百米處,基本上沒有什麼難度,主要是用來測試這支狙擊槍精度的。
一百米的距離,在八倍瞄準鏡裡真的是纖毫畢現,趙三陽的瞄準毫無難度。
槍響靶動,查驗過來,發現居然正好是十環,正中靶心。
這一下所有人都轟動了。
新軍用的火帽槍,工藝最好的也做不到這一點。
這說明經過酸洗的鋼製槍管,比熟鐵槍管好了不是一點半點。
除了左夢庚,大家都忽略了這支狙擊槍比普通火槍的槍管長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