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大宗師(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便是你們奉了千年的道嗎?”
這是他追尋的道嗎?
這是天下士人努力維繫的道嗎?
既然不是,為何孔聖後裔殘民以逞?
既然不是,為何王朝興替、萬民哀嚎?
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究竟是聖人的教誨錯了,還是道統崩塌?
方今之世,儒學何去何從?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的想要穿越這千年的滄海桑田,去親自問一問聖人,你傳播的道到底該是什麼樣的?
劉宗周的思維不禁發散開來。
千年以前,孔聖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身為儒學大家,孔子的事蹟他並不需要翻閱典籍,全都刻印在他的腦海裡。
神奇的是,以往如數家珍的聖人事蹟,如今再去看時,竟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原來千年以前,聖人傳播思想的路程是那麼的不順,帝王將相們對他的學問並不感興趣。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聖人和他的學問也並沒有為天下帶來任何改變。
一旦這個想法產生,就好似魔鬼一般在腦海裡瘋長。
劉宗周驚懼非常,努力翻閱著腦海,想要找到可用的憑據來消滅這些邪念。
只可惜,他找不到。
孔子的學說不但沒能結束春秋、戰國亂世,便是他為官之後,以自己的學問治理國家,也沒有什麼卓越的成就。
真正結束了亂世的,是崇尚法家的西秦。
雖然後人多語,秦因酷法二世而亡,藉此批判法家學說。但不可否認,讓天下重歸於一統,凝聚中華之魂的,就是法家。
為何後來儒家成為了顯學,並且主導了千年以來華夏的思想呢?
對於劉宗周這等大能來說,很容易就能想的明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為何漢武帝會支援董仲舒,為何儒家得到了漢朝皇帝的青睞?
劉宗周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明白關竅在何處。
大一統、天人感應和三綱五常……
這三個董仲舒提出的理論,全都不是儒學所原有的。也就是說,獨尊儒術前後的儒學,思想和內容迥然有別。
既然後人篡改了儒學教義,那麼天下崩塌、道德淪喪是不是就是必然的呢?
千年儒家經義腦中過,劉宗周漸漸平穩下來,不復從前的迷茫和絕望。
攸然一瞬,光亮喚醒了他的雙眼。
他輕輕抬頭,才赫然發現,東方的天亮了。
“念臺公,你可讓我們好找!”
遠處,鹿善繼、李邦華、孫奇逢、黃宗羲等人疾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