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我們製作了兩種,一種是攻城摧堅用的實心彈,還有一種是範圍殺傷的爆破彈。”

工匠們把兩種炮彈都拿上來,讓大家看個清楚。

實心彈並非是傳統火炮用的那種鐵球,而是被製作成為了長筒型,前端為圓潤平滑的弧形。

“我們測算過,和圓球實心彈相比,這種形狀的炮彈飛行距離更遠,也更能保持準度。採用弧形彈頭,也是怕炮彈落地之後扎進土裡,無法形成翻滾。”

而和實心彈相比,爆破彈的彈頭就很尖銳了,前端甚至還有一根細細的鐵針。

“千座您看,這根鐵針其實就是撞針,下面被我們裝了火帽。這樣炮彈發射出去後,透過彈頭的撞擊,會讓撞針引爆火帽,從而引燃彈頭裡的火藥,形成爆炸傷害。”

這個發明讓左夢庚格外欣喜。

因為這等於是碰撞式引信被研發出來了。

不但重炮可以用,隨後左營炮也可以用。

左夢庚看向左代。

“你們火藥工廠能保證火帽的供應嗎?”

左代信心十足。

“目前我們火藥工廠的工人數量,已經增加到了五千人。而且技術的熟練度上有了極大的提升,每日可以產出火帽八千枚。”

這個產量在純手工的生產方式下,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左夢庚欣慰的同時不忘提醒。

“你們在保證生產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研發。如果能夠實現火帽的工業化生產,我這裡是不吝獎賞的。”

左代表示明白,回去之後就在廠裡推行下去。

火炮被拉到了靶場。

和左營炮兩個人就能推動不同,重炮必須使用騾馬,而且還得是雙馬。如果是在崎嶇地形,甚至需要三馬。

對於這個要求,新軍的將領們頗為頭疼,左夢庚反而覺得太正常了。

小樣,你們是沒見識過十六匹馬拉的超大型重炮吧?

隨著火炮的增大,操作的人員也變多了。

左營炮一門只需要六個人,但是重炮就需要十個人了。

別的不說,一枚炮彈數十斤,根本不是一個人能夠抱起來的。

畢懋康等人在研發的時候看來是動了不少腦筋的。

他們製作了一種抬裝炮彈的工具,有點類似於網兜。

兩個人將炮彈放入進去,然後送到炮口。對準了之後,抽出底部的擋板,炮彈就能順利滑入炮管裡。

除了之外,為了保證炮彈順利到達炮管底部壓實,推杆也是特製的,頭部有點像方便鏟。

這樣一來,就可以貼著炮管的下方將炮彈送入底部,而不用擔心碰到撞針,引爆炮彈。

第一發射擊,試驗的是射程。

士兵們將炮口調高到四十五度仰角,然後點燃。

重炮的轟鳴遠比左營炮要猛烈的多,方圓百米之內都能感到大地在顫抖。騰起的煙塵更是將大炮周圍完全湮沒,什麼都看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