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部部長是張延,裝備部部長是左代。

之前左代既是第三大隊的大隊正,也是火藥廠廠長。

這個工作跨度太大了,而且把左代累的夠嗆。

左夢庚找左代談過,發現他對做將領的興趣並不是很大,相反很喜歡武器製造和研發。

那就乾脆讓他脫離基層,擔任裝備部部長,總管新軍的裝備製造、研發等工作。

訓練新兵自然不能少了作訓部,部長還是周遊。

偌大的軍部內部必然需要安全的保障,因此又設立了安全部。

安全部部長叫樂新豐,出身於情報司,平素毫不起眼。但誰都知道,此人既然能擔任安全部部長,那麼必然是左夢庚的鐵桿親信。

軍部也有直轄部隊,叫做警備旅,旅長由左永兼任。平時基本上不會參與作戰,只為保護軍部。

除此之外,軍部直轄的,還有騎兵團。

原來八個大隊之一的騎兵大隊,到了軍級規模,只能成為軍部直轄的騎兵團了。

這倒不是左夢庚不重視騎兵,而是戰馬太貴了,而且購買不易。即使想要湊齊一個團需要的一千五百匹戰馬,都要好好地花費一番心思。

以上這些,就是山東新軍軍部的所有機關和領導名單,同時也是東昌協的領導機構。

東昌協是對外的番號,用來應付朝廷的。而在內部,東昌協其實叫山東新軍第一軍第一師。

師長由左夢庚兼任,副師長為左榮(實際負責師部工作)。

張繼孟可以在軍部裡擔任副軍長,但下面的野戰部隊就不行了。畢竟他是兵備道,是要和朝廷打交道的,不可能長期駐紮在軍隊裡。

第一師多出來的編制就是炮兵團,團長為原來炮兵大隊的中隊正賈雲志。

和騎兵大隊一樣,新軍不再設立獨立的次一級炮兵單位,而是將炮兵的指揮權交給了次一級的師來負責。

第一師下轄兩個旅:

第一旅旅長左榮,政委易國政;第二旅旅長左華,政委符綱。

每個旅下轄兩個團,番號一到四。

第一團團長白小七,政委寧為平;第二團團長洪其,政委喬雙成;第三團團長黃三虎,政委婁甫;第四團團長柳大才,政委蔡家川。

所有的政委都出自黃宗羲的軍務司宣教處,但也只能普及到團裡。人實在是太缺了,下面的營、連級,都只能暫時空置。

左夢庚做夢都想要支部建到連隊上,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團以下共三個營,營以下三個連,連以下三個隊,這便是新軍從上到下的所有編制。

經過統計,第一師將共有兵力一萬三千三百多人。同理,未來第二師(臨清協)建成,也會是這個人數。

可以說,新軍一個師比大明許多地方的兩個鎮兵力都要多了。

不過在見識了後營八個大隊的編制後,大家早就對這些見怪不怪了。

三日後,新的編制方案通報全軍,第一師也開始了擴軍。

兵源很簡單,就是原來的後營預備役。

都是經過周遊親手調教,有了一定基礎的新兵,節省了大量的入門時間。進入第一師後,被分配到各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