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留此一段實話。】

崇禎這個氣呀,偏偏要維護聖君的臉面,也沒辦法痛下殺手,連打板子都不願。只得將黃道周連降三級,調離御史的崗位。

對於這麼一號人,崇禎是萬般無奈。

看見心煩,處置不行,連提到名字都犯暈。

此時聽侯恂舉薦黃道周為東昌知府,他本能地覺著侯恂包藏禍心。但轉念一想,讓黃道周留在京師,沒準什麼時候又給自己上眼藥。

如果將其調離京師,主政一方,俗務縈繞之下,又有魔教作亂之禍,應該是沒時間來煩自己了吧?

想到這兒,崇禎著實開心起來。

“侯卿此乃金玉良言,可。”

見崇禎答應了下來,侯恂著實鬆了一口氣。等離開了皇宮,還得籌備後手。

首先是左夢庚的具體任命。

崇禎將此事交給了兵部。

兵部目前是誰在負責?

尚書梁廷棟,尚書侯恂,右侍郎熊明遇,三個東林黨人。

三個大佬湊在一起,侯恂開門見山。

“左夢庚要平定白蓮教作亂,當務之急是東昌府。可以授命其為東昌協參將,先平東昌,再援剿他處。”

梁廷棟和熊明遇面面相覷。

左夢庚是臨清人,所以你跟皇帝說,他不能擔任臨清協參將,一副公忠體國的模樣。

回過頭來,你就把人安排到了東昌協參將的位置上……

東昌和臨清,不是一回事嗎?

可仔細想想,還真的可以不算一回事。

梁廷棟和熊明遇不願意為了此事惡了侯恂,尤其是韓爌、錢龍錫、錢謙益等人去後,朝中的東林勢力遭到了極度削弱。

侯恂頗得崇禎信重,今後少不得要借重他來和敵對勢力抗衡。

兵部三個大佬默契之下,左夢庚這個東昌協參將新鮮出爐。

三人都不知道的是,新任臨清協參將茅元儀也是左夢庚的人。這一下,等於整個東昌府的軍事力量,全都在左夢庚手裡了。

左夢庚原本只能在一個軍事單位裡折騰。

現在嘛,真正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左夢庚所部在河西務上船,一路南下,既快又穩。征戰數月的將士們,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整。

到滄州時,他接到了老家傳來的軍情通報。

“什麼,劉源清戰死了?”

這個訊息雷的左夢庚七葷八素,久久失神。

原來的歷史中,劉源清可是要到崇禎十五年,才在清軍圍攻臨清時戰死的。

結果現在才崇禎三年,他就沒了。

左夢庚又哪裡知道,因為他的影響,許多事情都發生了改變。

比如白蓮教禍亂山東,原本的歷史上是發生在崇禎二年。

朝廷為了平亂,從京畿各地調了許多軍隊過去,間接性地減輕了後金入寇的難度。

現在一切都反過來了。

後金的入寇反而讓山東軍力空虛,給了白蓮教大肆起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