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夢庚對戰局的誤判,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是,他高估了後金的戰場反應速度。

他在初二攻佔遵化,原以為按照距離,最遲初五後金主力就能得到訊息。

然而不知該高興還是該諷刺的是,後營的戰場遮蔽做的太好了。

以至於遵化周圍後金攻佔的城池,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一直到初五,後金三河守將始終沒有接應到遵化方面過來的物資,才察覺到不對。

他連忙派遣斥候前往偵察,才知道城頭變幻大王旗,遵化丟了。

就這一次偵察,五個斥候沒了仨。

要不是後營的偵察兵沒有馬,五個人都得交待。

後路被斷,三河守將大驚失色,趕緊傳信良鄉。結果等黃臺吉接到奏報的時候,都初七了。

多耽擱兩天,差點讓耿如杞、耿章光、張鴻功、黨還醇等人殉國。

左夢庚第二個誤判的地方在於,他沒想到黃臺吉的反應。

良鄉城下,後金汗帳中,猛將雲集,但是氣氛壓抑。

軍情傳來,所有人都不免驚惶。

遵化被佔,也就意味著歸路沒了。

一想到可能要被留在關內,後金的高層就憂心忡忡。

現年三十八歲的黃臺吉,並沒有坐穩汗位。

當初努爾哈赤制定的是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策略,也就塑造了四個強人。

雖然四大貝勒主政為後金增加了可用之才,但黃臺吉初登汗位,就感到了處處掣肘。

四大貝勒當中,只有大貝勒代善是支援他的。

但代善的支援很有限。

當初是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一同勸說,才讓代善明白,他登基汗位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他才轉而支援黃臺吉。

而除了代善,剩下的兩位貝勒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阿敏野心勃勃,加上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一直和黃臺吉不對付。

莽古爾泰桀驁不馴,也不將他這個大汗放在眼中。

加上當初為了爭取支援,搞出來的八大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讓黃臺吉的手中並沒有多少權力。

袁崇煥返回遼東後,跟刺蝟一樣只是龜縮築城,弄的後金根本沒有轉圜空間。

隨著局勢的嚴峻,下面的人對他這位大汗也不免非議連連。

黃臺吉知道,要想坐穩汗位,大權在握,唯一的辦法就是帶領大家打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

只有帶領大家撈足了好處,那麼大家才會忠心擁護他。

為此,黃臺吉苦心孤詣策劃了一次軍事冒險,也就是己巳之變。

前期的進展很順利,在內奸的配合下,後金攻城略地十分順利,成果也非常豐厚。但是打到京師城下後,卻遭遇了袁崇煥的頑強抵抗,後金損失慘重。

雖然擊敗了滿桂的軍隊,但黃臺吉知道,不幹掉袁崇煥,後金在京畿始終會危機重重。

黃臺吉原本的想法是,先暫時放棄京師,攻略四周,將袁崇煥調動出來,然後野戰中將其消滅。

可剛剛到達良鄉,就收到了好訊息。

崇禎竟然將袁崇煥下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