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幕後黑手(第1/3頁)
章節報錯
崇禎即位之初,名望之高,恐怕歷代帝王都難出其右。
所有人都將他當成了中興之主看待,尤其是剪除閹黨一事,更是令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擁護。
雖然後來的金瓶抽籤以及打壓東林黨的做法,看似胡鬧,但也沒有削減朝廷上下對崇禎的信心。
畢竟帝王平衡朝堂的做法,大家都司空見慣,並不奇怪。
直到什麼時候開始,崇禎和大臣之間離心離德的呢?
就是從耿如杞被坑開始的。
崇禎年間悲情的臣子不在少數,更有為後世歌功頌德如盧象升、孫傳庭等。
但要說最最冤枉的,一定是耿如杞。
十月末,身為山西巡撫的耿如杞接到朝廷勤王命令,他一點都沒有耽擱,立刻召集人馬急匆匆出發。
山西那麼遠,他都和宣府、大同的兵馬前後腳到的。
耿如杞忠君愛國之心,足見其誠。
按理說,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人,理應被善待才對。
結果呢,耿如杞被坑的生活不能自理。
山西兵連續三天被調動了三個地方,通州在京師以東,昌平在京師以北,良鄉在京師西南。
純步兵軍隊不說別的,即使這個行軍速度,古往今來都沒有幾個能做到的。
最過分的是什麼呢?
還不給飯吃。
耿如杞所部來的匆忙,一點糧草都沒有攜帶。
本來想著到了汛地(駐地),安穩之後,由兵部撥付糧草補給。
結果呢,兵部不但沒給糧,給的卻是再次調動的命令。
到了第三天,耿部到了良鄉境內,麾下士卒忍無可忍,當場譁變,大肆劫掠。隨後士卒生怕被追責,乾脆一逃了之。
一部分混跡山野,當了盜匪;還有一部分加入農民軍,為禍更甚。
因為此事,耿如杞被追責,逮捕入獄,崇禎四年的時候更是被斬首示眾。
明明是朝廷的問題,結果卻讓耿如杞背了鍋。
臣子們看在眼裡,怎麼能不心寒?
事實上,即使是把譁變的問題歸咎於山西兵,跟耿如杞的關係也不大。
因為譁變的是總兵張鴻功的麾下,並非耿如杞親率士卒。
史書記載,耿部一直到最後都行止如常,並未有任何譁變之舉。
耿如杞和張鴻功雖然統歸為山西勤王兵馬,但兩部是先後到的,把張鴻功所部譁變的責任一股腦推給耿如杞,並且對忠心耿耿的臣子處於極刑,不得不說,崇禎在甩鍋一事上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唯獨令左夢庚沒想到的是,耿章光和歷史上不一樣,此時就在耿如杞軍中,實地見到了情況,並且跑來找孫承宗求救。
奈何耿章光沒名沒分,普通士子一個,守門計程車卒怎麼可能讓他進城?
這要不是遇到了左夢庚,只怕耿如杞的悲劇還要重演。
事關重大,左夢庚也不敢耽擱,忙對耿章光道:“耿兄且隨我來。”
耿章光進不去的城,左夢庚卻暢通無阻。
因為他是前來應卯的武將,有通關文書。跟著他,耿章光終於進了通州城。
眾人趕到帥府,這裡早已護衛重重,重兵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