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方能得到真金。

功德林裡,其實並非都是這種陰森詭異的情況。

整體來說,情報司一共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間諜、臥底的培養。

這個部門是需要嚴格保密的,等級之高,在後營中無出其右。

還有一個部門,做的是情報人員的培養工作。

此情報人員,並非間諜、臥底,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員。

這些人會光明正大地活動。

未來他們會出現在軍隊中、政府中、使節團隊中。

在軍中,他們會是情報參謀;在政府中,他們會是調研人員;在使節團隊中,他們會是情報聯絡員。

他們學的東西,有一部分隱藏和反間諜的知識,但大部分都是情報匯總、分析。

能給他們上課的人,只有左夢庚。就連左富都只能坐在下面,成為學生中的一員。

“情報分析,最重要的依據就是資料。什麼都可以作假,資料是無法作假的。任何一地的情況,哪怕官員的奏疏上寫的天花亂墜,只要得到一些關鍵資料,立刻就會暴露。”

左夢庚看著這些情報人員,問道:“你們知道一個地方,最重要、最直觀的資料是什麼嗎?”

在大家的搖頭中,左夢庚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字。

【物價】

“任何一個地方,商品的價格是最能反應情況的。雖然官府、商人可以操縱物價,但即使這麼做了,也足以說明當地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讓官府、商人這麼幹。而一旦刨除掉人為因素外,一地的物價突然出現波動,那麼就是出現問題了。”

“比如糧食突然漲價,就分好幾種情況。如果是春季,則可以說明是糧商故意漲價。因為這個時候百姓熬過了一個冬天,肯定沒有多少存糧。加上春耕來臨,對糧食的需求大增,因此會帶來漲價。漲的幅度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算是合理的。可如果超過了常識,就說明是有人為在干涉糧價。”

“如果是夏秋糧食漲價,最大的可能就是當地發生了災害,造成了糧食歉收。那麼就可以判定當地會出現動盪,社會不穩。”

“如果是冬季呢?肯定就是打仗了,軍隊和戰火導致了糧食的大量消耗。”

一群人聽的津津有味,紛紛在紙上記錄。

這些人裡面,不少人曾經都是士子,以為天下間只有儒學才是王道。

後來為現實所迫,求生成了唯一的念想,對儒學也就沒有那麼執著了。

現在系統地學了情報學,那種掀開迷霧看到真相的感覺,竟是那麼的令人著迷。

左夢庚的課還在繼續。

“資料的體現還有很多種,比如每日進出城門的人數,一地歷年人口的對比,降雨量、糧食產量等等,都可以從中分析出許多東西來。”

當然了,這些人最多的去處就是軍中。因此在培養上,也偏重於軍事領域。

“一場戰役或者戰鬥之前,對手的陣營都有什麼聲音,支援的人都有誰,反對的人都有誰,誰在負責什麼職責,都是你們要了解的情報。因為這其中會有不易察覺的機會,可以為我軍利用。”

“其次是對方主要將領的性格、習慣還有以往的戰例,分析這些就可以讓對手在我們的面前變得透明,進行針對佈置。”

他說的這些,都屬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範圍。

很早以前的中國軍事家們,就做過總結的。

左夢庚要做的,只是將籠統化的總結重新變成具體的方法,教導這些情報人員怎麼去做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