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現實問題(第3/3頁)
章節報錯
明代工匠給槍管鑽膛,並非是純手工,也是有鑽床的。
鑽床用木頭做框架,上面搭著一塊圓形的石盤,很像石磨。繫上皮條後,靠人力來拉動,可以使石盤帶動鑽頭旋轉。
這玩意兒的效率能有多高?
左夢庚讓左代跑回去拿來了紙和鉛筆,當著眾人的面就開始作圖。
“這個鑽床,能做出來嗎?”
身為軍火專家,左夢庚的記憶裡有太多相關方面的知識了。
他找出了一套簡易的膛線機圖紙,然後畫了出來。
這個膛線機也是手工使用的,結構非常簡單。
機器的後半部分是一個很大的手搖轉輪,這個可以用鐵打造,帶個搖把就行。
轉輪上帶著一根連動杆,樣子有些像蒸汽火車的車輪。
連動杆另一頭連著一段可以前後移動的遊標卡扣。卡扣整體箍合在膛線機上,一旦轉動轉輪,卡扣就會在固定的距離內來回移動。
在卡扣的上方,還有一段前低後高的鐵片。鐵片中間是長條形的中空,懸掛著一個機關和下面的卡扣相連。
這個機關的側面,有一排齒輪狀的結構,同卡扣上的齒輪緊緊貼合。
當卡扣前後移動時,這個齒輪就會和機關發生作用,開始旋轉。
齒輪的另一端,就連著鑽頭。透過這樣的力,來為槍管鑽刻膛線。
為了輸入的力更大,左夢庚將轉輪上的搖把改掉,換成了腳踏車腳踏板。
這樣一來,原本需要手搖的裝置,就可以讓人用腳踩動,省時省力。
一群工匠湊在圖紙前,嘖嘖稱奇。
他們看的懂也看不懂,只得拉著左夢庚不停請教。
一連討論了兩個多時辰,大家一致認定,這個膛線機造的出來,不難。
左夢庚倒是沒有那麼放心,因為他知道,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膛線機,製造起來以如今的工藝也做得到。但伴隨著膛線機的,將會是一整套的工藝標準。
“你們看好,槍管能不能放上去,這是有大小要求的。所以你們在打造槍管的時候,必須保證大小一致。”
在徐大幹等銃匠面露難色的時候,左夢庚看向楊貴。
“讓你們做的尺子和遊標卡尺都做好了吧?”
楊貴連忙點頭,讓徒弟去取了過來。
當決心要打造武器的時候,左夢庚就知道標準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古人所採用的步、寸、尺、丈等長度單位,實在是不夠標準。唯一的辦法,就是統一度量衡。
因此在煉出第一爐鋼的時候,左夢庚除了讓楊貴等人做了幾根吹管給玻璃那邊外,其餘的都用來打造測量工具了。
鋼尺、遊標卡尺、天平秤等,都被造了出來。
作為實用主義者,左夢庚根本就不糾結,直接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拿了出來。
同時也對工匠們說了,誰能弄出測量更小單位的方法和工具,重獎。
米的長度嘛,就是他邁一步的距離。
楊貴等人取了後,拿回去之後進行等分,然後就得到了分米、厘米和毫米。
這個標準當然和後世的公認標準不同,但也無所謂。
反正現在這個標準是他第一個制定的,後世的人就只能遵照他的標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