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麼正常說事,該笑就笑,該罵就罵。如是幾次,再沒有人在乎過去了。

這居然是一個心胸開闊的女人,也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性格。

“少爺把這麼大的事交給俺,俺就想著,咋樣才能做好。這活兒眼紅的人多,還計較過去的小心眼,指定讓人家嚼舌頭。萬一有人搗亂,俺可對不起少爺。”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智慧,很多時候都會閃光。

左夢庚讓左華把軍服拿出來,擺在婦人們的面前。

“這就是你們要製作的衣服,但不能完全照做。”

不管怎麼說,後營都屬於明軍,所以還得穿著明軍的軍服。

可在左夢庚看來,這個時代的軍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和他的建軍思路不符。

那麼就需要在大面上保持一致的情況下,對細節進行調整。

婦人們都沒有文化,所以只能他怎麼說,她們怎麼做。

“這個布面甲,你們只需塞入棉花,壓實做出來就行。鐵片不用新增,這個不麻煩吧?”

王秀芹帶著幾個婦人,把布面甲裡裡外外翻了一遍。

“不加鐵片的話,那可容易的很。”

左夢庚的做法,相當於簡化了布面甲的製作工序。

左華在一旁卻很不解。

“少……千座,這不加鐵片的話,可防不住刀箭。”

左夢庚豈能不知道這一點。

“未來咱們的火槍,射程要比弓箭遠,戰損會降低不少。加了鐵片,防護效果也不怎麼樣,還增加了重量,耗費士兵體力。”

聽說火槍射程比弓箭遠,左華撓撓後腦勺,已經不敢想象那是什麼火槍了。

左夢庚連鐵片都不要,那就更不要說臂甲了。

這個決定,又讓婦人們輕鬆了許多。

如此一來,後營的軍服,就只需用棉布在裡面塞入棉花壓實就成。連鉚釘都取消的情況下,比後來清軍的棉甲還要簡單。

顯然,這樣的軍服,就不具備任何的防禦功能。

不是左夢庚偷工減料,也不是他拿士兵的生命不當回事。而是在先進的武器加持下,還在防禦上面做文章,純粹是浪費。

在火器大規模裝備軍隊後,護具就漸漸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了。

人們研究發現,製作再精良的護甲,也擋不住火槍火炮的打擊。

相反去掉護甲,增加靈活性,反而躲避打擊的可能性更高。

也只有中國這邊,一直到清末了還有穿著護具的軍隊存在。

而到了二戰後,各個國家對護具的重視程度又提升了。

這是為什麼呢?

一是槍械的口徑縮小,子彈威力跟著變小。在有一定護具的情況下,可以有效防禦殺傷。

二是新式材料的應用,使得防具變得輕便,更具備實戰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都使用步槍交戰,一方有防彈衣,一方沒有,那麼沒有防護的一方肯定吃虧。

這也是在許多國家,為何允許擁有槍支,但私自擁有防彈衣卻是重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