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擁有的軍隊,在武器方面,左夢庚需求的就兩樣。

火槍和火炮。

至於其他的刀甲、長槍等冷兵器,在他這裡,只需要裝備少許即可。

許多人都覺著這個時代的火器威力不行,不佐以冷兵器的話,在戰場上將會被胡亂屠殺。

而在左夢庚看來,這些人的理解其實是錯誤的。

這個時代的火槍威力是不足。

可他也沒有想著弄火繩槍或者燧發槍啊。

他的記憶裡,有更加先進的火槍。

時至今日,對於夢裡繼承的東西,左夢庚漸漸也摸出門道了。

他繼承的那些記憶,似乎是屬於某個人的。

這個人在未來應該是一名精英軍人,經歷非常豐富。

什麼軍校生、特種部隊、武官參贊、軍事研究、外軍教官、軍事武器史、情報等方面,全都涉足過。

除了這些領域,和軍事相關的行業懂得一些,其餘的方面就只有基礎的認知了。

不過左夢庚就是軍人,因此這些記憶對他的幫助很大。

尤其是在火器製造上,記憶裡豐富的知識真的是令他大開眼界。

原來除了黑火藥之外,世間竟然還有那麼多厲害的東西。

槍械居然也可以這麼製造。

左夢庚總結了一番,發覺有一種厲害的火槍,在這個時代是可以製造的。

唯一的難點,就是需要他弄出匹配的火藥來。

可火藥只是化學配方,不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話,費些力氣在這個時代也能做出來。

至於這個時代,靠純火器能不能克敵制勝?

左夢庚的判斷是,可以。

有一種觀點大行其道,那就是馬克沁的出現,才終結了騎兵。

其實不然。

八里橋的時候,英法聯軍也沒有馬克沁啊,僧格林沁還不是全軍覆沒。

火槍和火炮只要達到一定的射程和密度,騎兵就不可能取勝。

可能有人要拿二戰時中國戰場上的騎兵說事了。

可問題是,那時的中國軍隊什麼裝備?

別說機槍了,步槍都做不到人手一支,火力密度根本不夠,當然對付不了騎兵。

假設沒有機槍,一萬名士兵人手一支三八大蓋,排成線列陣勢,多段射擊,騎兵能衝進來嗎?

想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

那為什麼當時的中國軍隊不這樣對付騎兵呢?

一是武器不夠,二來是戰術打法改變了。

一戰後,塹壕戰和散兵線成為了主流,步兵線列排隊槍斃早已被淘汰,當時的軍隊根本就不會。

再一個,二戰時面對的騎兵和過去的騎兵又不相同。

十八世紀以前,步兵面對騎兵,線性陣列排槍射擊非常管用的原因是,騎兵就只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