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諸軍不願使用火器,並非火器不好。而是其中貓膩太多,禍國殃民者眾。朝廷發配遼東之火槍,喪心病狂者,兩張熟鐵竟僅存其一。這種火槍根本不能使用,一旦開火必炸膛。未傷敵,先傷己,以至於士兵們棄之如履,寧可用刀槍也不用火槍。”

明末貪腐之風大行其道,軍中更是重災區。

吃空餉、喝兵血,將士兵當做家僕奴役都是尋常。武器裝備上的貪汙,才是最令人髮指的。

左夢庚在遼東時,就親眼看過,火器營收到的火槍,槍管薄如蟬翼,輕飄飄的如同紙糊。

有經驗的老兵拿在手裡一掂量,就直接扔掉不用。

明末的火槍製造,槍管用的是卷制鍛打方法。

將兩張燒紅的熟鐵捲成筒狀,然後不停捶打,外層包著內層,成為槍管。

之所以用兩張熟鐵,就是為了保證強度。

可兵杖局的貪官們竟然偷偷地將兩張熟鐵減少為了一張,卷制鍛打成的槍管甚至用鋒利點的刀劍都能砍斷。

這樣的武器上了戰場,純粹就是在坑人。

張繼孟還是第一次知道這樣的事,震驚莫名。

“軍政敗壞,竟已至此嗎?”

左夢庚輕輕點頭。

“所以說,遼東之敗,非謀略之不足,而敗於內腐。”

張繼孟喟然長嘆,心頭沉甸甸的。

本來對於侯恂、劉宗周等人暗示,全力扶持左夢庚一事,他還是有些疑慮的。

此時聽得這般真相,讓他不由堅定了一些。

“既如此,你為何還非要求索火器呢?”

左夢庚笑了。

“朝廷打造的火器,小侄是萬萬不敢用的。可假如我們自己能打造火器呢?沒有貪腐之事,用足材料,則火器為利器也。”

張繼孟剛覺著他有些異想天開,但細一思量,發覺還真能成。

明初時,火器鑄造的管控非常嚴格,非軍器局、兵杖局不得鑄造。

可到了後來,尤其是嘉靖朝以後,隨著各地用兵增加,火器的製造和運輸,就成為了大難題。

一是從京師製造火器運往各地路途遙遠,運費靡貴,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負擔。

二來朝廷製造的火器質量太差,諸軍都不愛用。

鑑於實際情況,朝廷逐漸放開了火器製造的限制。各地衛所、官府都可以在有需求的時候,向朝廷申報建立兵器所。

最著名的戚家軍,用的火器就是自行鑄造的。

本來臨清這樣的承平之地,申請建立兵器所,朝廷不會批准。

但鈔關碼頭之變,臨清駐軍損失慘重,重建勢在必行。

再者,山東、畿輔民變增多,用兵勢在必行,自然對武器的需要也直線上升。

這個時候向朝廷申報,加上朝中局勢,獲准的難度真不大。

張繼孟想通了這些,默默點頭,算是在告訴左夢庚,此事交給他了。

不過對於左夢庚如此信賴火器的想法,他覺著還是好好點醒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