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有人竟支援自己,黃宗羲高興不已。

“這位賢弟是……”

左夢庚拱拱手,對這位大思想家還是很崇敬的。

“小弟左夢庚,久慕白安公偉烈。今日一見,虎父無犬子,黃兄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自從在京師見了朝廷的腐朽後,黃宗羲就沒少高談闊論。

按理說,他這些話很危險。

可是因為黃尊素之子的身份,朝廷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黃宗羲最鬱悶的就是,明明他說的都是警世之言,奈何卻無人應和。

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

料不到在這裡,竟然找到了志同道合之輩。

左夢庚為何旗幟鮮明地支援黃宗羲?

因為黃宗羲乃是明末“非君”的第一人。

這個“非君”並不是說黃宗羲有什麼超越時代的進步思想,而是在黃宗羲的觀念中,君主沒那麼重要。

既然君主的地位不如百姓,那麼當君主昏庸的時候,推翻君主就有了理論依據。

千萬千萬不要小瞧這個理念,事實上這個理念一旦推廣開來,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

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為何秀才造反不行?

因為封建文人的理念核心是忠君。

讓秉承忠君的人造君主的反,心裡的那道坎就很難過得去。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文人輔佐明君很多,卻沒有文人做君主的。

難道秀才就真不能造反嗎?

非也。

關鍵就在於,秀才造反有沒有理論依據。

圖書管理員就不是秀才了?

豐功偉業,寰宇誰能相比?

農民造反,只是因為生存不下去了。

這是本能做法,所以盲目。

這也是農民起義那麼容易被絞殺、最終無法成功的原因。

可是一旦文人有了造反的依據,那就太恐怖了。

有知識有文化的人,知道怎麼去建立合理的政權,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更加能夠激發廣大民眾的能量。

左夢庚一心想要造反,但一直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路。

他的出身決定了,他是沒法徹底走底層路線的。

那麼就只能從社會上層想辦法。

要想激發社會上層來反對如今腐朽的舊王朝,除了從經濟角度、政治角度著手之外,理論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

左夢庚一直猶豫,該如何籌謀。

現在好了,幫手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