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壟斷走私?

拜託,走私能賺多少?

隆慶開海最終選擇在了福建,還是月港這種小地方,原因也有江南的固有勢力太過於強大,導致政策在此地無法實行的無奈選擇。

這個觀點的最大錯誤之處,就是用東林黨將整個江南的勢力都代表了。

事實上,在江南地區,東林黨並非最強大的勢力。

真正壟斷了東南財貿、阻擾開海的人,其實是東南的勳貴、大地主、世家。

比如魏國公府、浙黨等等,這些人才是大地主的代表。

說東林黨壟斷走私,那就更是笑話了。

彼時的東林黨手中既無權,又無兵,怎麼打通海禁,把貨物運出去?

真正能夠做到的這些的,必然是掌控了東南兵權和政權的勳貴、世家。

這也是為什麼嘉靖朝時期抗倭,戚繼光、胡宗憲、譚綸等人都需要另外募兵,俞大猷又起於福建、並非江浙的緣故。

抗倭之後,胡宗憲慘死,戚繼光、譚綸被遠調,俞大猷縮回了福建,這就是東南的勳貴、世家反撲的結果。

同樣的,也因為東南的勳貴、世家太過於強大,東林黨不得不將開海的地點放到福建。

後來東林黨扶持鄭芝龍的目的,也是因為在陸地上突破不了東南勳貴、世家的圍堵,不得不從海上來解決問題。

那個時候,東林黨和世家勳貴之間的矛盾就在於,東林黨代表的商賈、手工業者生產出來了貨物卻賣不出去,只能接受世家勳貴的剝削,透過勳貴世家的手發賣到海外。

正是基於這個事實,那時的東林黨對於明朝的政策制定、國策執行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從什麼時候開始,東林黨變質了呢?

恰恰是在萬曆後期,尤其是天啟年間。

因為萬曆、天啟兩代皇帝重用閹宦,四處盤剝斂財,讓東林黨和東南的勳貴世家迅速合流。

想想,萬曆、天啟派出那麼多的礦監、稅監,霸佔礦山和交通,橫徵暴斂。

而這些礦山、商道原來是屬於誰的?

各條商路上穿梭的貨物都是誰的?

還不是勳貴世家的。

也就是說,萬曆、天啟兩代皇帝的倒行逆施,讓原本是對頭的東南勳貴世家和東林黨迅速達成了統一戰線。

這也是萬曆年間,東林黨和閹黨的鬥爭會那麼慘烈的一個原因。

因為東林黨背後有了更大的支援,所以才有能量和膽氣去抗爭。

可這種合流,雖然符合鬥爭形勢,帶給東林黨的卻不是好事。

這個原本具備積極意義的勢力,迅速開始腐化,這才漸漸成為了大地主的代言人。

如果形象比喻的話,東林黨就好比後來的KMT。

一開始也是反帝反封建,反壓迫,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強盛的進步勢力,但後來卻成為了帝國主義、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的代言人,墮落為了反動勢力。

這種變化,此時東林黨中的有識之士或許看的見,但肯定說不出所以然來。

畢竟這是時代的侷限性導致的。

如侯恂、劉宗周這等目光敏銳之士,只是察覺到了危機,但是卻不知道這危機是什麼,從何而來,又該如何解決。

相反左夢庚擁有著後世的觀念,當真是火眼金睛,一語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