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好鴨食,素華去拉了鴨棚的門,將她的十來只新長大的鴨子,和蕭家十來只新鴨子一同混著老鴨,趕了出來。

這些鴨子大了,要出去放了,再算下時間應該不要兩個月,就可以下蛋了。

鴨蛋和雞蛋和價格差不多可能要便宜一點,但鴨蛋的產量比雞蛋的多,看蕭家一個月就能出好幾百來斤的鴨蛋就知道了。

而且蕭家的鴨蛋都是縣裡的貨車直接來拉,售賣的地方聽說是和縣裡的農貿市場直接掛鉤的。這路子廣。

素華現在沒那麼大的能力,先把她的十隻鴨養好,養到下蛋再說。

夏枯草在這段時間也起來了,遍地都是,村裡的嬸孃婆子們一人一個揹簍,一個蛇皮袋,擁著往山裡去,素華一面趕鴨,一面有多少夏枯草就撿多少。

一連三日下來,隔壁水根嬸一人又搞了好幾十來斤,素華看著自己簸箕上曬的,頂多也就十來斤左右。

不過要說水根嬸每回弄這些東西,不論是割茅草柴還是撿穀子,聽說都是和人搶的,所以每次都是大幾十斤的。

素華不羨慕這些,畢竟這個東西只在一季,過了這個季節,後頭就沒了,想要能有源源不斷的錢進到口袋還是得要像蕭家那樣,有一個迴圈的鏈子才行。

但目前,她還得跟著一起先賣著這些。

之前有大姐二姐在,這些東西都是和大姐他們一起去賣的,現在大姐二姐他們都不在,十來斤的東西,她一下子還扛不到那麼遠的集市,扛到了,也怕集市已經收攤了。

她也和二姐一樣,絕對不會讓那兩個哥哥幫忙的,就算那倆哥哥主動過來幫忙,那好意也心領了。

素華找了水根嬸。

水根嬸的弄得多,去賣的時候都牽驢拉板車去的,素華就跟著搭了個夥,一起拉著去賣。

路上,水根嬸不知從哪兒得到的訊息,說生產隊的要去東鎮水蒲村那邊林進行開荒,人手不夠,讓村裡的人能去的就去,一天有吃的有喝,還能給錢,給多少不清楚,但說一天不低於八毛,就是有點遠。

毛驢兒拉著板車咯吱咯吱的走,素華聽到訊息,有點心動。

水蒲村她和母親去過的,母親的一個老舅爺是那邊的,去世的時候,素華跟著去吊過喪,其實也不遠,能騎腳踏車的話,一個小時是夠的,毛驢兒拉車過去,頂多也一個多小時。

要是有吃有喝,一天還有八毛的話,來回這趟辛苦就辛苦一些,其實也不虧。

素華想了想,插了句嘴,“嬸兒,那村裡現在有人去嗎?”

“有,先一窩蜂的去了好些個,但幹了三天,都回來了,太累了,還不如耕著自己的門口的幾畝荒地,後又去了幾個,跟著生產隊的幾個頭頭一起幹著,還不清楚啥個情況。”

素華點了頭。

村裡這些人一向都是能賺錢的事兒都想幹,一旦活兒累了,那可是打死都不去了;再看到人家賺了錢,嘴裡就東里西里諷著酸。不過還有人去,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