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同志,你做的很不錯啊,員工一進廠,就給她們樹立安全意識,總比發生安全事故了,再去強調安全要好得多。”

宋書記忍不住誇獎她。

這個年代或許是工廠較少,安全事故也不多,大部分領導對安全生產認識不深,不少公社領導聽宋書記這麼說,嘴上雖然不反對,可心裡都認為程麥香是多此一舉。

更有甚者,有人認為程麥香不過是故意搞些新鮮花樣,做給宋書記看的,目的不過是多撈些表揚。

程麥香懶得理睬那些目光短淺的人,是怎麼看待她的做法,從新廠開張,她就決定要把安全第一這根弦,牢牢地扎進每一個員工的心裡,成為製衣廠文化的一部分。

現在工廠還小,只進行八個小時的培訓就足夠了,等到廠子發展壯大了,她還要把前世公司進行的安全三級培訓也安排上,新進員工必須經過公司級、車間級和班組級的培訓,至少三個工作日才能上崗。

宋書記聽了一會,怕打擾到員工培訓,又讓程麥香帶他到倉庫區看一看。

倉庫區的面積不小,跟車間相同的是,裡頭也進行了細緻的區域劃分,每個區域都用阿拉伯數字進行編號,大大的號碼用白漆寫在了縱橫交錯的膠帶旁,顯得格外醒目。

倉庫的前方,同樣樹立著一塊木板,木板上寫著八個大字—批次管理,先進先出。

批次這個概念,宋書記是知道的,但是先進先出,他並不是很明白,於是就虛心地向她請教。

“所謂批次管理,先進先出,這是我給倉庫定下的管理原則,無論是買進來的布料,還是做出的成品服裝,我們都會編上一個批次號碼,記錄下入庫時間,當生產車間來領布料,或者是倉庫發成品服裝,要先檢視哪批是最早入庫的,把最早入庫的先發出去,免得布料或是衣服在倉庫裡積壓久了,質量就大打折扣。”

程麥香這麼一解釋,宋書記立即就明白了。

宋書記看著黑板上,用粉筆畫好的表格,上面清楚的標明瞭哪種布料和服裝存放在哪個區域,有多少數量,尋找起來特別方便,一目瞭然。

宋書記隨便選取了編號為07的區域,見黑板上寫著白色荷邊襯衣,一共有六十件。

宋書記來到那個區域,見區域裡放著兩個紙箱,箱子上貼著標籤,標籤上寫著白色荷邊襯衣,數量是三十件,生產時間是四月三十日,批次號就是用日期來編制的,標籤上還簽著製衣女工的名字。

宋書記欣慰地點頭,“不錯不錯,這管理很是不錯。”

倉庫的西面,照例用木板隔出了一個辦公區域,宋書記走進去,見是程母和文嫂子,兩人正在就賬目進行交接。

兩人見他們進來,趕緊合上手上的賬本,宋書記擺手說,“都不用管我們,該做什麼做什麼。”

程麥香笑著說,“媽,文嫂子,宋書記就是過來看看,你們該交接交接,這倉庫就是咱們整個工廠的命脈,以後都要文嫂子替我們看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