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過年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臘月二十八,照慣例是雙水村結算村民一年工分錢的日子,一大早村大隊部辦公室前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村民一年出多少工,每個工分的價錢,大家都是一清二楚,基本也沒什麼異議,村民一年掙的工分錢,還要扣除口糧錢,給大隊打的借條,剩下的才是真正能拿到手的。
這樣一算,其實每家每戶能掙到的錢就很少了,甚至一些人家辛辛苦苦勞作一年都不見一分錢,好在今年有了製衣坊,才算是給了村民額外的補貼。
程母和程麥香這半年來都把心思放在製衣坊上,程麥香後來又去縣城唸書,根本就沒去隊裡勞動,自然不會有太多的工分,兩人索性就託了程麥青代領,也沒去大隊湊這個熱鬧。
更何況今天是程母特意情人殺家養的那口大肥豬的日子,程麥香自然要留下來幫忙。
程母是個能幹的,製衣坊開張時,程麥香怕製衣坊的事太多太累,會讓程母吃不消,就勸她把家養的那口豬賣掉,可程母硬是不許,這半年來,她早起晚睡,中午也按時回家,硬是把那頭豬喂的肥頭大耳。
可是這個年頭的豬,無論怎麼喂,都比不上後世的飼料催肥,一頭豬能長到上白斤就算是不錯的,除去豬頭四肢和豬下水,滿打滿算能賣的豬肉不過五十來斤。
當然,就算是五十斤的豬肉,程麥香和程母也吃不完,往年程母都是留下幾斤豬肉預備過年,然後再各送程大哥程二哥幾斤,剩下二三十斤全部賣掉。
這個年代豬肉一斤七毛錢,豬下水則便宜得多,每年程母靠著賣豬肉也能掙個幾十塊,可是今年程麥香有了物件,再加上製衣坊收入不少,程母就打算把這頭豬殺出的肉四家平分,不再拿到鎮上的集市賣了。
這幾天,程母一連忙活了好幾天,才把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的伙食全部都預備好。
程家家境雖然在村裡算是不錯的,手頭也有些積蓄,可一來程母是預備程麥香出嫁,二來也要為自己老了做準備,所以能省就省。
只是今年程母掙了些錢,手裡比往日寬裕了,再加上製衣坊前景不錯,程母也就放寬了心,就想著好好過個年,所以乾脆置辦了不少年夜菜。
臘月二十九,大隊裡做豆腐、殺豬分肉,村裡處處喜氣洋洋,村民們也是笑容滿面,歡聲笑語不斷。
這天正好是鎮子上一年中最後一個大集,許多人也趁著這個最後時間置辦年貨。
畢竟忙碌了一年也就為了過年這幾天的體面了,點心糖果要買點,預備過年時孩子來拜年,鞭炮自然也不能少,沒有錢多買,哪怕買上幾十個,聽聽響聲也算是有了年味。
小孩子們都喜歡趁著這個時候去趕集,畢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從父母手中得個一兩分錢買點零嘴過過癮。
程母在家忙活著,倒是要程麥香去鎮子上湊湊熱鬧,可天氣實在太冷,程麥香寧願窩在家裡幫程母貼對聯和窗花,也不肯到市集上去人擠人。
程麥香覺得紅彤彤的春聯和各式各樣活靈活現的窗花,在朔朔寒風中,看上去特別喜慶,增添了不少新春的暖意。
今年臘月恰逢小月,沒有大年三十,所以今天就是除夕,按照程家的慣例,程大哥程二哥會在下午時分帶著愛國愛軍愛民三個男孩去墳上祭祖、添新土,傍晚則帶著家人到程母這裡來吃年夜飯守歲。
程麥香幫程母貼完窗花,兩人又開始包餃子,餃子餡有兩種,豬肉白菜和豆腐粉條。
這個年頭人的肚子裡缺油水,不比後世遍地三高,所以人們都愛吃肉餡,可是按照這邊的規矩,餃子必須有一種是豆腐餡,寓意福氣滿堂,其實豆腐中最好新增魚肉,預示年年有餘,可這個時節,魚肉幾乎很難買到,只得罷了。
這豆腐粉條餃子,每年程母只會預備二十來個,平均每人吃幾個算是吃了福氣就可以,眾人更喜歡的是豬肉白菜餃子。
一直忙到天快黑了,才算是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奶奶!老姑!”
院子裡傳來蕎麥清脆的聲音,話音未落,她就咕咚咕咚跑進了堂屋。
身後,程大哥程大嫂和愛軍,每人手裡端著兩個碗,碗裡裝了好些菜,三人依次走了進來,連大黃也搖頭擺尾地蹭了進來。
每年程大哥一家人來程母這裡吃飯,都是會帶上不少菜,程母說過幾次不用,程大哥程大嫂都是當面笑著應了,可第二年照舊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程母無奈,只得由著他們。
程大哥一家身後,跟著程二哥一家四口,也進了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