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還要從火精靈經歷第一次考驗之後說起。

決定積極尋求變強道路的火精靈決定幫助凡人建立城市。

但並不是所有的凡人都選擇接受火精靈的幫助。

事實上,選擇接受火精靈幫助的凡人基本都是在一開始的矇昧時期便將火精靈作為神靈來崇拜的氏族。

而有著其他崇拜物件的凡人在火精靈的影響下,大多數改變了崇拜,畢竟和近在眼前的神靈相比,那些原本就虛構的崇拜就會顯得不值一提。

但是仍然有一些雖然原始,卻於某些凡人群體根深蒂固的崇拜物件。

受這些崇拜精神的影響,這部分凡人拒絕火精靈的幫助。

雖然火精靈不甚在意,但是崇拜火精靈的凡人,之後的火族人,當然不會輕易放過這些“異端”。

不過由於當時火精靈禁止凡人無意義的相互殺戮,在之後的幾百年裡,火族人也只能將這些“異端”驅離豐饒的光伊爾平原。

之後這部分凡人或者向西進入群山,或者向南退入荒野。

可能是一同遭遇磨難,這些原本不同氏族的凡人最後聯合在一起,形成兩個大約千人的部落。

進入群山的部落自稱山靈族,基本都是崇拜群山母靈的凡人。

山靈族認為群山母靈是接納一切死者的神靈,一切正直善良的靈魂都會在死後由群山母靈送入輪迴。

而進入南部荒野的部落自稱大地族,崇拜狂野之靈。

狂野之靈其實算是早期大多數凡人的崇拜,因為在凡人早期的生存中,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狩獵和掠奪。

沒錯,就是狩獵和掠奪。

凡人之間的衝突,甚至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時候,有過凡人相食的情況。

狂野之靈被認為是掌管勇氣和戰鬥技藝的神靈,在當時以戰鬥為主的凡人中大多都有這麼一個類似的崇拜。

不過後來還堅持這一類崇拜的,就只剩下崇拜狂野之靈的大地部落了。

兩波被火族人稱為“異端”的凡人,在遠離火族人的群山和荒野中繁衍。

雖然火精靈也曾進入這些所謂“異端”的集聚地遊歷,但在諸國時代末期就已經很少會有火精靈選擇去這兩個地方遊歷了。

主要原因是兩個部落發展的實在是過於緩慢,就連所謂部落中的“智者”也顯得無比野蠻和落後。

為了學習而遊歷的火精靈,在瞭解到這兩個部落如此落後於火族人的城邦後,在他們純粹的思想下,當然是選擇更有效率的遊歷地點。

也就是這樣過了兩千多年,雖然落後,但是也逐漸安定生活下來的山靈族,在群山中的一片天然的山谷中生活。

此時火族人已經來到賢者歷一千年六百年,距離賢者建立語文學派已過千年,各種學派林立,人口已達千萬,無論是軍事還是文化,對於山靈族來說都是如同龐然巨物的存在。

而山靈族不過剛剛完善了自己的文字,人口將將過了一萬。

不過就在山靈族與世隔絕,偏安一隅的時候,小冰河時期的到來,瞬間打破了原本生活就只是溫飽的山靈族的平靜。

當然,隨之而來的一些被驅逐的火族人,才是山靈族真正不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