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您說的都對。”

綺琴禮貌的感謝了一位長者的教導,在長者滿足了當老師的慾望後,給了綺琴一個“孺子可教”的褒揚,然後翩然而去。

長者不是聖族,而是人族。

思想非常的迂腐,對她的教導也是“女子應該相夫教子”“遵循三從四德”之類的。

對於他的教導,綺琴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和他爭辯。

一句“您說的都對”,就是綺琴的態度。

書讀的多了,綺琴愈發明白這種爭論沒有任何意義。

至於生氣,那更是沒有。

全程感受到這一切,孟夏對綺琴的熟悉感瞬間就上來了。

因為。

這和孟夏斬殺的綺琴,差別已經很小了。

尤其是近些時日,孟夏已經很少感受到綺琴心境的起伏。

老實說,這是一種孟夏都不太理解的境界。

不說包容天下,但綺琴面對人族、偽聖族,心境基本上都差不多。

至於殺戮,依舊存在。

但綺琴也不濫殺、不暴食、不戒口,基本上處於一種順其自然的狀態。

倒不是說綺琴這種心境有多超然,也不是說綺琴有了這種心境,就真的可以“無矩”、“無罪”。

而是在這種心境下,綺琴很“自如”。

煩惱不縈於心,清淨、自在。

和綺琴本身的低慾望相比,綺琴腦海中的寄生小蟲,卻格外的活躍。

無時無刻都在震顫著,曾經散發出的濛濛白光,竟有向淡紅色轉化的趨勢。

很明顯,寄生小蟲這種轉變,是綺琴思想境界昇華帶來的。

而這種律動本身,也非常的神奇。

常年觀摩著這隻小蟲,看到小蟲的再蛻變,孟夏也忍不住感嘆。

身為一個穿越者,人類乃萬物之靈長的觀念根深蒂固。

哪怕是來到了這個萬族共存的世界,這個觀念其實始終沒有任何的改變。

但這隻小小的寄生小蟲,卻是給孟夏上了無比生動的一課。

蟲子雖小,但卻能人之所不能。

在某些方面,人還真未必能戰勝蟲子。

孟夏細細觀摩,偶爾跟著蟲子的節奏一起律動。

時間流逝。

綺琴就一直處於這種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的狀態!

不理世事,不問天道。

雖生活在鬧市,但卻像是獨自一人隱居。

而腦海內的小蟲,就這麼一直震顫著。

直到有一天,小蟲吐了絲結了繭。

剎那之間,綺琴忽然感覺和整個世界都斷了聯絡,徹徹底底就只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