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呆愣的瞬間,耳邊傳來珠落玉盤般的聲音。

“請公子出題吧。”

李景則拱手一拜,道:“樂公子曾言:‘老子推崇自然,棄絕名教,所以說他崇本息末、以無為本。’我深以為然,認為‘無’確實很重要。可是既然如此,為什麼孔聖人對‘無’閉口不談,而老子卻一再申述。難道聖人錯了嗎?”

眾人見他對樂廣以禮相待,卻又出此悖論加以為難,不禁都傻眼了。

要知道玄學雖盛,儒家仍為朝廷推崇的主流思想。樂廣若出言稍有不慎,那可就是政治立場的問題了。

局外人在為局中人心憂,局中人卻已有了主意。大家正在面面相覷,樂廣已將心中所想娓娓道來。

“孔聖人是真正體‘無’的,但‘無’過於抽象,所以他只能藉助‘有’,藉助於具體。但‘仁義’、‘禮樂’等,拋卻世人賦予它的標準,何嘗不是空白混沌的呢?”

樂廣講至深處,右手自覺抬起,五指如在拈花觸雪,眉目如畫。

“老子和莊子也不能超脫‘有’,所以總是解釋他們不足的‘無’……”

末了他輕籲一口氣。

“總之孔聖人言必稱‘有’,旨歸於無。”

樂廣移花接木、偷樑換柱,將道家的標籤強行貼在儒家的身上,暫時委屈道家屈居第二,既維護了自己心中的學派立場,也點明瞭自己的政治立場。

眾人崇拜他的說話技巧,因此也就不再去追究他言語中的模糊朦朧之處。

就連李景則,也開始收起自己的犀利和高傲,露出謙虛溫和的一面。

他再次拱手下拜,頭已彎至腰間。

“公子睿智,在下拜服。若得空閒,還請……”

“來人啊!有小賊,採花賊,他翻進丞相府西院啦!”

李景則話未說完,就被一陣嘶吼聲打斷。

右丞一聽“西院”,急忙命下人往丞相府西牆那裡趕。

諸位大臣名士中為討好右丞者,也隨他趕去。

內廳外堂,一時一片混亂。

李景則扭頭回頭的瞬間,樂廣已起身走遠……

二世在丞相府外觀察其中動靜,正愁無法入內,那韓時就恰好憤憤然甩袖走來。

待韓時踏入西院半個時辰,她就縱聲大喊。

韓時狼狽地翻牆逃竄,正撞上右丞和幾位大臣。

他反應很快,馬上整理衣衫站定,做出從容不迫的模樣。

偏有個大臣不識趣,伸出鼻子嗅了嗅:“韓郎,你身上好香啊!”

右丞大人臉黑成鍋底,嘴上努力保持風度。

“韓郎,你可看見賊人哪裡去了?”

韓時尷尬地指了指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