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桂兩地回來之後,伍志百就帶著導演組投入緊張的後期製作,劉依純也要繼續回到羅大成的劇組裡繼續拍奇幻怪志武俠片,李路修則是抓緊時間投入新專輯的錄製。

“怎麼比預計的要晚了好幾天,還有半個月的時間,你來得及嗎?”秋雅看著一身風塵僕僕的李路修問道。

李路修一下飛機就直奔公司,連行李都還放在商務車上,他沒解釋而是先問道:“所有的伴奏都錄製好了嗎?”

秋雅回答道:“五首歌的伴奏都錄製好了,錄音棚也聯絡好了,就等你回來隨時可以開始錄製。忙碌了半個月,你要不要休息一下,過兩天在開始?”

“不了,把伴奏複製給我,一個下午加晚上,足夠我熟悉伴奏了。”李路修搖頭說道。

秋雅一邊拿行動硬碟複製伴奏的音訊檔案,一邊又問了他拍攝廣告超出日期的事情。

李路修語氣無奈道:“百花集團這次廣告投入得很大,伍志百又是個文藝片出身的導演,對於畫面和意境的要求很高,有時候為了拍一個想要畫面,他能等兩三天尋找最好的天氣和光線。你是不知道他還是個細節強迫症,我和劉依純都快被他折騰死了!”

秋雅忍不住笑道:“這才是一個好導演認真做事的樣子,要是他隨便忽悠敷衍,到時候廣告拍攝出來效果不好,捱罵的也是你和劉依純兩個主演。但如果拍攝得非常好,收益的也會是你們兩個。所以他能這麼認真用心對待這次廣告拍攝,你還是偷著樂吧!”

“我也只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在拍攝現場我和劉依純都非常的配合,伍導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完全沒有半句怨言,生產隊的驢都沒我們那麼敬業辛勞。”李路修說道。

“少貧嘴,拿好你的行動硬碟,回去休息吧。”秋雅笑道。

“那我走了,明天早上接我去錄音棚。”李路修接過行動硬碟,轉身朝門口走去。

坐車回到家裡,李路修先洗漱一番,然後在自己的房間裡用專業裝置播放伴奏來聽。

雖然伴奏的樂譜是他親手寫的,但是真正製作出來後還是會有一些差別,畢竟不是他一手把關,現場樂隊錄製多少會帶上一些他們的個人風格。

這時候為了更好的演唱和錄製歌曲,必須對伴奏有足夠的熟悉,在歌曲的某些演唱方面還需要稍稍的配合伴奏,以便不會讓聽眾感覺到一種撕裂和分離感。

從下午一直到晚上十一點,李路修都是在熟悉伴奏,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他完全熟悉這五首歌的伴奏並做到了如指掌。

第二天,李路修和秋雅來到熟悉得老地方錄製歌曲,這次有五個錄音師在現場待命。一個錄音師負責一首歌,每錄製完一首歌就要立刻開始後期製作。

所有的前期和後期準備工作都完成了,現在唯一要看的就是李路修在錄製歌曲時的狀態,狀態好的話才有可能完成半個月內做完一張專輯的任務。

同時還要配合公關部的宣發任務,真的是忙到飛起。

幸好現在歌手發單曲或者專輯都是走數字音樂,不用像以前那樣要出唱片和磁帶,否則光是唱片設計、盤面設計、包裝、印刷打樣和壓制光碟就能花去許多時間,別說半個月,就算是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完成。

正當李路修忙著錄製新專輯的時候,伍志百的文藝片《故鄉如煙》上映了,上映前舉辦了一個小小的首映禮,邀請了一些圈內人士、主創朋友和影迷粉絲。

李路修也在邀請之列,蘇清和伍志百雙雙打電話過來邀請,這個面子可不能不給。因此他只好暫停了一個下午的歌曲錄製,專門為晚上的首映禮去做了妝發造型。

跟商業片相比,因為不算是一個曝光度高的秀場,所以文藝片的小型首映禮沒有那麼多大場面,人氣和資金都撐不起來。

不走紅毯,不用簽名,也沒有密集的閃光燈和大量記者採訪,就是簡簡單單來看電影的,看完之後才會有媒體環節。

李路修到場後先跟伍志百和蘇清打了聲招呼,寒暄了幾句後就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作為宣傳曲的創作者,他也受到了一些圈內人士的搭訕,不少人都表示期待能跟他合作。

對於合作的意向他自然是滿口答應,反正到時候合作不合作在另說。

環節少,嘉賓也少,首映禮很快就開始了。

燈光暗了下來,上百人的影廳瞬間就安靜了,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影片。

李路修也是第一次看這部文藝片,雖然知道了故事的大致劇情,但在開始放映不久後,依然被電影內容所吸引。

伍志百的拍攝手法和敘事風格,讓李路修不由想到了前世看過的張國師的一部叫《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講述一個簡單質樸卻觸動人心的故事,剖析冷酷現實矛盾的同時還有種讓觀眾難以抵抗的溫暖。

導演對於鏡頭畫面擁有超強的藝術把控力,實景配合自然光線拍攝後呈現出來的畫面有種超越現實的意境。

長鏡頭下的鄉村麥田在夕陽下染成了漂亮的金紅色,一望無際的平原和錯落的自建磚房,裊裊炊煙在晚風中輕擺。

除了畫面外,電影的敘事節奏也非常緊湊,只有幾處插敘和倒敘,並沒有太多複雜的情節讓觀眾一頭霧水,順著電影敘事一路看下去,每個人都能對故事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了解。

整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說白了就是鄉村女孩的來到大城市後生活工作和家庭上遇到問題和麻煩,在朋友的勸說下回歸故鄉與家人和解的故事。

簡單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比較流水賬,但整部電影卻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每位演員都貢獻出了很高水準的演技,給觀眾帶來非常強的情感共鳴。

哪怕一眾演員中名氣最大的蘇清,因為名氣多多少少會讓人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但這部片裡她的演技確實無可挑剔。既可以在獨角戲時演出很唯美的偶像劇風格的鏡頭畫面,也可以在跟演技派的老戲骨們飆戲時不落下風。

特別是電影結尾處於父親和解時的暢快的哭笑,離開家鄉在車站跟父親告別時依依不捨的微笑,以及最後看漸漸遠去的故鄉,映在玻璃上那對未來憧憬和自信的笑。

三種不同的笑容,三種飽滿的情緒,都讓李路修感到大受震撼!

他追過蘇清的電視劇,但從來沒有覺得這個便宜師姐居然能有這麼好的演技。

要麼是演電視劇時沒有時間好好琢磨,要麼就是對方突破了自己的瓶頸,在演技方面得到了進步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