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淑貞膽怯地看了看淑華,又看看琴,她遲疑半晌才羞怯地說:“琴姐,饒了她這回罷。”淑華望著琴拍手笑了。眾人也笑起來。琴裝著生氣的樣子扭過頭不理淑華。淑華毫不在乎地去找芸講話。淑貞討好地偎著琴,緊緊捏著她的手。
園丁老汪光著頭拿著掃帚從一座假山後面轉出來。淑華看見他,便吩咐道:“老汪,我們要划船,你去給我們預備好,要兩隻小的。”老汪含笑地回答一聲,把掃帚放在假山旁邊,又轉過假山那面去了。
眾人走到湖濱柳樹下。老汪和老趙都在那裡,已經預備好船在等候她們。淑華自己要動手劃,她和蕙、芸兩姊妹坐在一隻船上,綺霞伺候她們;琴和淑英、淑貞坐另外的一隻,翠環給她們划船。
船慢慢地動起來。淑華的船走在前面,翠環劃的一隻在後緊緊跟著。水靜靜地流著,許多粒小珠子在水面流動,陽光射在水上,使那些珠子不時閃光。水裡現出蔚藍色的天幕,船像一把剪刀,慢慢地把它剪破了。四圍靜寂。偶爾有小鳥的清脆的叫聲從兩岸飄來。船緩緩地在橋洞下面流過,往水閣那面去了。
淑華劃了一陣,額上微微沁出汗珠,臉也略略發紅,但是她依舊昂然自得地划動槳。
“三表妹,你吃力罷?歇一會兒也好,”芸羨慕地望著淑華說道。
“三小姐,給我來劃罷,”綺霞接著說。她把身子微微動一下,準備跟淑華調換座位。
“不要緊,還是我來劃,”淑華連忙說。她捏緊槳不放手,好像害怕別人會給她搶去似的。
“三表妹,像這樣劃容易不容易?”芸不轉睛地望著淑華的手,問道。
“很容易,芸表姐,你來試試看,”淑華含笑地對芸說,做出要讓芸來劃的樣子。
“我不會,”芸搖搖頭說,她不大好意思地紅了臉,“還是你劃罷。三表妹,我真羨慕你。你什麼都會。”芸的帶渴慕的聲音使淑華感到得意,但又使她驚訝。她問道:“芸表姐,你說羨慕我,我有什麼值得人羨慕?我就討厭我們這個家。”“三表妹,你還可以做你自己高興做的事,”這許久不說話只顧望著水面的蕙插嘴說。
“三姐,當心點,船來了。”淑貞忽然在另一隻船上叫起來。淑華只顧說話不曾留心船淌去的方向,這時抬頭一看,才發現她的船橫在湖中快要回頭了,翠環的船從後面直駛過來,她慌忙地動槳,但已經來不及了,被後面的船一撞,她的船身動了一下,後來也就穩定了。淑華的身上濺了好幾滴水。她含笑地罵了一句:“翠環,你也不看清楚一點。”於是她放下槳休息,翠環也停了槳。兩隻船靠在一起,漂在水上。湖心亭靜靜地橫在前面,把它的龐大的影子嵌印在水底;釣臺和水閣已經落在後面了。
“我們索性搖到湖心亭前面去,”淑華提議道,便拿起槳來劃,使船向湖心亭流去。後面一隻船也跟著動了。這時水面較寬,翠環的船又走得較快,便追上了淑華的船,淑華雖然用力劃,而結果兩隻船還是差不多同時到了橋下。
淑華放下槳喘了幾口氣,用手帕揩了額上的汗珠,然後得意地說:“蕙表姐,你說我可以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情,這也不見得。我想做的事情真多,就沒有幾件能夠辦到,真氣人。”話雖是如此說,但是淑華並沒有生氣,她臉上還露著笑容。
“不過我跟別人不同。不管天大的事情我都不放在心頭。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說出來就痛快。人家罵我是冒失鬼,我也不管。我不管人家怎麼說,我只管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一天有說有笑。二姐說我是樂天派。我看二姐就是個悲觀派。”淑華誇耀似地接連說了許多話。
“這樣就好,”蕙和芸齊聲讚道。蕙卻多說了一句:“只可惜我做不到。”“你既然覺得好,為什麼又做不到呢?”淑華不假思索地追問道。
差不多和這同時淑英從另一隻船上發出了質問:“三妹,你為什麼又扯到我頭上來?哪個說我是悲觀派?”淑華聽見笑了笑。她正要回答淑英,但是蕙在說話了。
“三表妹,你不曉得,我們的處境不同。”蕙絕望地說,“這都是命。”“我不這樣想。”淑華不相信地搖搖頭,她帶了一點矜誇的神氣說,“既然都是命,那我倒樂得照我自己的意思去做。
做得成做不成橫豎都是命。“她又掉過頭去對淑英說:”二姐,你就不同,你總是愁眉苦臉想這想那的,近來就沒有看見你快活過一個整天。我屢次勸你也沒有用。所以我說你是悲觀派。“”三表妹,你真會說話。“琴覺得有趣地笑了。芸也含笑地望著淑華。
“呸,”淑英紅著臉啐了一口,她說:“三妹,你少在蕙表姐、芸表姐面前衝殼子。”她這時的心情跟先前的略有不同。
聽見淑華的話,她想起了她的三哥覺慧的話,她剛才在船上讀完了覺慧的來信。
原來翠環劃的那隻船從圓拱橋下流過的時候,淑英和琴坐在一隻船裡,琴很關心淑英的事情,她又想起覺慧給淑英的那封信,便低聲問道:“三表弟的信還在你身邊?”淑英小心地往四周一看,然後低聲答道:“我還沒有看清楚,我們現在來看,”便從懷裡摸出了信。琴把頭偎過來,兩人專心地讀著信。淑貞茫然地望著她們,不知道她們在看什麼東西。淑華的船卻只顧往前面走了。
琴和淑英讀著覺慧的信,心裡的激動不停地增加。那封信喚起了她們的渴望。尤其使淑英受不住的是:那許多帶煽動性的鼓舞的話都是對她發的。覺慧從淑英的信裡知道了她現在的處境,他對她表示極大的同情,但是他不滿意她那悲觀消極的態度。他舉出幾個例子,說明那些可愛的年輕生命怎樣橫遭摧殘,他們為了舊禮教、舊觀念做了不必要的犧牲品。他說這是不應該的。每個青年都有生活的權利,都有求自由、求知識、求幸福的權利,做父母的也應該尊重子女的這些權利。任何阻礙年輕生命發展的行為,都是罪惡。每個青年對這罪惡都應該加以反抗,更不該自己低下頭讓這個不可寬恕的罪惡加在自己的身上。他又說父母代替子女決定婚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前為了這種錯誤的婚姻,不知道有若干年輕人失掉了家庭的幸福和事業上的進取心。許多人甚至犧牲了生命。在高家受了害的人也有好幾個,淑英不會沒有看見。但是現在不同了,今天的中國青年漸漸地站起來了,他們也要像歐洲的年輕人那樣支配自己的生活,決定自己的婚姻,創造自己的前程了。在外面到處都有這樣的青年。淑英也應該做他們中間的一個。她不應該徒然在絕望的思想中憔悴呻吟地過日子,束手旁觀地讓她的父親最後把惡運加到她的身上。她必須挺起身子出來為爭取自己的幸福奮鬥。在這一點女子跟男子不應該有什麼分別。她請他替她打聽上海學校的情形,要他代討幾份章程,他問她是不是有到下面讀書的意思。他說倘使她真有這種意思,不妨認真作好準備,他也可以給她幫忙。而且他相信覺民和琴也會給她幫忙。他說在下次的信裡就會把各學校的情形詳細地告訴她,而且還會寄幾份章程來。——信很長,但主要的意思也不過這些。後面的一段話寫得比較隱晦,然而琴也能夠看出覺慧在鼓動淑英偷偷地逃出家庭到下面去。她很高興覺慧對淑英表示了這樣的意見。她完全沒有想到覺慧的建議如果被淑英接受而實行,她也會遇到種種的麻煩。
信裡的話是那麼驚人,但又是那麼有理。從沒有人對淑英說過這類的話。這些話使淑英明白了她自己所處的地位。淑英的心跳得厲害,她的臉也發紅了。她急促地呼吸著,直到把信看完,才寬鬆地噓了一口氣。她珍重地將信藏起,又看了看琴,她想知道琴的意見。她自己一時沒有主意。她好像是染了痼疾的病人,病一時好一時壞,最後瀕死的時候,忽然得到轉機。希望來了,眼前有一線光明。她自然要盡力抓住那一線光明,雖然她還不知道那光明是否能夠拯救她,或者她是否能夠把它抓祝所以她的心裡起了大的騷動。琴含笑地用鼓舞的眼光回答她的注視。琴讚歎地說:“到底三表弟比我們強。他說得很對。”淑英聽見琴的話心裡一震,但面容立刻就開展了。這一次跟以前那幾次不同,現在她真正看見了一片燦爛的陽光,常常在她的腦子裡浮動的暗雲消散得乾乾淨淨。她的心漸漸地靜下來,她感到從不曾有過的輕鬆。在她的對面忽然響起了淑貞的聲音,淑貞看見她們那樣出神地看信,不知道是誰寫來的,又不知道信裡說些什麼話,她很著急,想問個明白,但是她又不願意打岔她們,所以等到這時才開口發問:“是三哥的信嗎?他說些什麼話?”淑英略吃一驚,但過後也就鎮靜了。她淡淡地答道:“是三哥寄來的,裡面沒有什麼話,跟寫給三姐的差不多。”淑貞看看琴。琴溫和地看她一眼,也不說什麼。她對淑英的話有點懷疑,但也不再問下去。她低頭思索了一下,也想不出什麼。她聽見琴和淑英熱心地在談話,她覺得她們的心跟她的心隔得遠遠的,她不能夠了解她們,她想說話,又怕插不進去。她偶爾抬起頭來,正看見自己的船向著淑華的那隻船衝過去,便驚恐地叫起來。
船到了橋下,停了一會兒,她們又繼續往前面劃去。淑華不劃了,叫綺霞代替她。翠環也讓給琴劃。琴划了一會兒。
船駛到湖面較窄的一段,右邊草地上稀疏的柳樹中露出一帶雪白的粉牆,一道月洞門把眾人的眼光引到裡面去。天井裡的芭蕉,階上硃紅漆的萬字欄杆和敞亮的房屋都進了她們的眼裡。綺霞忽然停了槳對淑華說:“三小姐,等我上去看看趙大爺那裡有沒有開水。茶壺裡沒有水了,你們想必口渴。”“也好,那麼我們索性上去走走,”淑華回答道。別人都點頭贊成。這裡正是停船的地方。湖邊有一道石階,石板上釘得有鐵環,原是拴小船用的。兩隻船都靠了岸,眾人次第走上去,進了月洞門,沿著遊廊走到那間全是玻璃窗門的長方形的房屋。淑華推開了門,眾人都跟著她進去。綺霞和翠環卻拿了茶壺,跨過遊廊盡頭的一道小門,到裡面去了。
房間中央擺了一張大理石心的紫檀木圓桌,各處放的大理石靠背的紫檀木方形椅也不少。眾人隨便坐下。淑華卻在屋裡踱來踱去。她昂頭四處觀看,忽然說:“我們今晚上就在這兒消夜罷。別的地方也厭了。”“這兒不好,晚上有點叫人害怕,”淑貞把嘴一扁搖搖頭說。
“這兒又沒有鬼,害怕什麼?”淑華嘲笑道。
“我看還是在水閣裡吃方便一點,”淑英說。
“這兒就好在新鮮。你聽後面泉水的聲音多好聽。水閣裡頭我們已經吃過好幾次。今晚上月色一定很好,這兒背後有山。我們還可以上山去看月亮。老趙那兒有火,做菜也沒有什麼不方便。今天說不定五爸他們又在水閣裡打牌,”淑華任性地堅持道。
“說來說去,你總有理。好,就依你罷。你一個人去辦好了,”淑英含笑地說。
“要我一個人去辦就一個人去辦,也沒有什麼難,”淑華得意地說。“不過今晚上說是給蕙表姐餞行,每個人都應該出點力,二姐,你也不能偷懶。”蕙聽見“餞行”兩個字,皺了皺眉,就站起來,默默地走到一扇玻璃窗前,看窗外的景物。外面一個小天井裡有幾堆山石,天井盡處是一座石壁,人可以從左角的石級攀登上去。石壁上滿生著青苔和野草,從縫隙中沁出的泉水順了石壁流著,流入腳下一個方形的小蓄水池。池中有小小的假山。
池畔有石頭的長凳。
她們在這裡休息一會兒,喝了茶後又出去划船。她們決定晚上在這裡消夜。覺新和覺民也加入,他們都出了錢,也出了力。到了傍晚,大家吵吵鬧鬧地忙著佈置飯廳和做菜。但大部分的菜還是何嫂做的。淑英和淑華已經向劍雲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劍雲這幾天都不來,她們也不必擔心英文功課。這天晚上幾姊妹都在一起,整整齊齊的一桌八個人,因此淑華覺得特別高興。她想:“難得這樣齊全。以後恐怕難有這樣熱鬧的聚會了。樂得痛快地耍一夜。”淑英讀了覺慧的來信以後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一線光明。她的心不再是彷徨無主的了,這晚上她也是有說有笑的。琴自然瞭解淑英的改變,她為這個改變高興。覺民也看出淑英的改變來,不過他不知道原因,但是這也給他增加了一點快樂。在桌上不得不把愁思時時壓下的人只有蕙和覺新兩個。蕙似乎是一個待決的死囚。覺新卻像一個判了無期徒刑的老監犯,他對自己的命運沒有一點疑惑,也沒有一點希望了。但另一個人的結局卻牽繫住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