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皇宮大內御書房。

今日皇帝如往常一般批閱著堆滿的御案的摺子,有一疊摺子放在特別顯眼的地方,那是內閣審閱過判定十分重要需要即刻裁定的要緊事。

其中就有西康郡王上書是否征戰的摺子,皇帝看到其中的內容頓時愣住了。

半個時辰後,以永安王、榮國公為首的一眾朝中重臣全數到齊,眾人眼中或猶豫或興奮,連向來老成持重的榮國公也有些穩不住。

第一個說話的是戶部尚書沈大人,只見沈大人上前,拱手作揖,朗聲道:“啟稟皇上,今春收入國庫的存糧還有半數,再有兩月秋糧就應該收陸續送來,從皇上登基以來鼓勵商戶通商,今年的稅銀對比往年多了三成,若想出兵葡蕃,集中半個大厲之力應當可行。”

這是這個摳門至極的戶部尚書上任以來第一次如此大方,第一次說國庫有存糧,有銀子。

眾位大人紛紛側目,連榮國公臉上都帶了笑意,上前沉聲說道:“啟稟皇上,葡蕃內亂自然是我們出兵的大好時機,依照兵力,西南郡王手中的兵力應當足以,朝廷只需要向其送去補給的糧食和銀子。”

“西康郡王常年和葡蕃人交手,自然比其他人更為了解葡蕃,以老臣之見,此仗可打。”

收服南迴大厲就在其中嚐到了極大的好處,若是那驍勇善戰的葡蕃能臣服於大厲,那麼他們將一躍成為諸國當中國土最大,實力最強的一國。

只是葡蕃也不富裕,到時候少不了先要花費一些,不過從長遠來看都是值得的。

皇帝心中有幾分激盪,作為皇帝,他自然不願意只做守城的皇帝,希望能效仿先祖開疆擴土,成就一番偉業,如此,方不負帝王之名。

永安王深知其兄心中的抱負,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若說大厲最瞭解葡蕃的人必定是西南錦天城西康郡王府之眾,既然西康郡王判定其中有利可圖自然有把握,既然如此,何不朝中上下一心,奮力一搏,如今南冀和我朝交好,南迴又一早臣服,葡蕃早已孤立無援,實乃天賜良機。”

“永安王所言極是,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皇帝心中激盪莫名,看著手裡摺子好似就看到了大厲的千秋偉業,穩住心神帶著兩分顫聲,道:“命永安王三日後前往西南和西康郡王一道商議出兵葡蕃之事,如有異議永安王可代朕決議,力求攻克葡蕃,拓我大厲疆土。”

永安王雙膝跪地,以額點地,“臣弟必不負所托。”

皇帝伸手虛扶,而後又道:“命戶部統領糧草調集之事,在永安王出發之前呈上細則。”

“命工部召集能工巧匠支援西南兵器鑄造,隨同永安王一同出發。”

“命兵部梳理西南就近之兵部,以隨時支援......”

隨著一道道指令從皇帝的口中發出,受命的朝臣頓時就忙碌了起來,向來以和為貴的大厲王朝也開始準備向天下人展示出他的底蘊。

最為忙碌的是莊府眾人,尤其是身在兵部的莊良正,莊府西康郡王一脈要再次征戰疆場,此番得勝郡王府將立下不世奇功,在大厲的地位也將更加穩固。

為了這一份榮耀,莊府眾人又全力運轉了起來。

為了不出岔子,莊良正整日不眠不休的留在兵部忙碌,得空了還得去找沈大人打聽糧草籌備的情況,莊良暉更是加緊盤算出府中能調動的銀錢,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