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羅城守將廖其輝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堪堪抵抗了小半個月便臨陣而逃。”

“聯軍破城後燒殺劫掠三日以振軍心,如今平山、紅河、白鶴三鎮的百姓無一不在聯軍的鐵蹄下哀嚎......”

“臣等恭請遠安王早日登基,以平定天下民心。”

嘉隆帝已經遷出皇宮,皇太后也已引火自焚,文武百官重新回到了金鑾殿商議國事。

文武百官全數在場,氣氛微凝,在京郊草屋潛心守孝的莊郡王不得不回到了朝堂。

“國不可一日無郡,臣等懇請遠安王早日登基。”

“臣等懇請遠安王早日登基。”

朝臣悉數跪下,再三恭請遠安王登基,如今局勢突變,早一日登基便能早一日安撫大厲百姓。

百官三請,遠安王思慮片刻沉穩出聲,“傳令禮部,本王將於三日後登基,登基儀式不可太過花費一切從簡。”

百官又拜,“臣等遵旨。”

待眾人起身莊郡王從佇列中走出,拱手作揖,“啟稟遠安王,臣明日即可啟程返回西南,葡蕃連年內亂內耗極大,此番和南冀結盟後方必定空虛,若是能攻其後背也可動搖其軍心減輕前方的壓力。”

安元莽也站了出來,“啟稟遠安王,臣願領兵前往南羅城,驅除聯軍,奪回城池。”

大厲的兩大老將接連出聲,朝中上下人心大定心中激盪莫名,連戶部的劉大人也咬咬牙站了出來,“微臣必定攜戶部上下全部籌備糧草。”

一旦打仗糧草消耗驚人,這位平日裡的一說到糧草就如挖心一般的戶部大人此刻目光堅定心裡已經飛快的盤算起來哪裡還可能會有糧草。

對於兩位老將的請旨遠安王沒有絲毫的猶豫,當即說道:

“命西康郡王即刻返回西南以忠盡孝,奪情兵部侍郎莊良倫即可回兵部當差,國庫不豐,西南自行籌措糧草。”

“嘉封大將軍安元莽為一等鎮國公,待本王登基後正式發下詔書,命其即日起整頓三軍於三日後前往南羅城抵禦外敵,當地守軍你可便宜行事。”

“時值內憂外患之際,望朝中上下一心共御外敵,還大厲百姓一個四海昇平,海晏河清。”

話音一落,朝臣紛紛下跪異口同聲,“臣等遵旨。”

下朝之際一直沒有說話的攝政王於朝會上朗聲道:“嘉隆帝病重之時本王的臨危受命接管朝政,今遠安王正值春秋鼎盛,本王自請卸去攝政王爵位,只做永安王即可。”

說罷眸子裡帶滿笑意的看著遠安王,昨夜兄弟兩人商議許久,遠安王哪裡肯讓自己的親弟弟受委屈,說什麼也不答應。

見他就這麼公然的說了出來,遠安王心裡五味雜陳,他何德何能可以得到這個弟弟的傾力相助。

榮國公當即站了出來,“老臣以為永安王所濾周全,老臣附議。”

“臣等附議。”

攝政王這樣的爵位本來就是在皇帝病重或者幼主年歲太小時才出現的,如果遠安王正值春秋,為了朝局穩定實不該有攝政王這樣的爵位出現。

見此,遠安王也只能點頭答應。

今日起,朝臣各司其責開始全力運轉,最難的便是戶部的劉大人,別看他在朝會上說的信誓旦旦,但那糧草在哪裡他還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