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管家就開始指揮下人們開始佈置家裡,準備開始祭祖,因為今兒個是重陽節。

當然了,具體的還需要老爹親自帶領著黃襄和黃射一塊兒,向先祖文強公進行告祭,而後一家人登高祈福。

忙著一上午,臨近中午的時候,就該去曹植的文會了,作為曹老大目前唯一一個封侯的兒子,曹植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襄兒,有些事情你還是需要注意一點,四公子再聰明絕頂,他也不是嫡長子。”作為老一輩的黃祖,當年能夠坐上江夏太守的位置,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雖然他可能比之很多人都不行,但是他的經驗依舊豐富。

黃祖當然知道黃襄是站在曹丕這一邊的,不過作為老爹,該關心的還是需要關心一下,反正兩個兒子都混得不錯,自己也沒有什麼大的追求了,最好就是能夠死後被追封,這一點還是需要黃襄努力。

“父親不必擔心,孩兒知曉。”黃襄肯定是順著老爹的話說,而且也沒毛病。

……

曹植安排的地方在鄴城外的一處小山上,要在鄴城外找到這種風景比較合適的地方,還真是虧曹植有心了。

已經進入秋季,城外的莊稼到處都是一片金黃,山上的佈置非常符合自然氣息,或者可以理解為‘近乎於道’。

半中央一個簡陋的小亭,說簡陋是因為連屋頂都沒有,完全就是幾根粗木隨意擺在那裡,要不是有一些石墩座位,你都不能看得出那是‘亭子’,石墩沿著從山上流下來的溪水擺放著,從高到低,相隔其實是有些距離的,再加上一些樹叢草木的遮擋,坐在最後面的人基本上就是湊數的,從這一點看,曹植還是有一些注重階級的。

不過,曹植很人就很隨意了,穿著的服飾很是簡單,並不像曹丕那樣裝飾繁重,當然了,曹丕那是因為恪守禮儀,而曹植這種行為可以稱為風流。

“看來,黃老派的影響已經開始了。”黃襄看到之後暗自想到。

坐在首位的自然是曹植無疑了,緊接著的就是楊修、其次便是荀惲、再次就是諸葛誕,以及龐統,有名的也就這四人,其他的都是小世家的子弟們,本事是有的,不過並不出眾罷了。

其實從曹植的安排來看,就知道他在政治上的不成熟,雖說有楊修是他最為倚重的心腹,荀惲只是比較看好曹植,並沒有真正的站隊,想也想得到,是因為他老爹荀彧的指示。

但是,作為潁川士族掌門人的荀家下一代家主的荀惲,怎麼著也要抬舉一下吧?

至於其他的人,夏侯尚純粹是武夫,打醬油的,別的人就是被曹植拉過來的,當然了,大多數還是願意過來的,除了黃襄,因為他真的是個半調子,不像陳群、陳琳、阮瑀、徐幹、劉楨這些正兒八經的才子那樣。

曹丕是不會來的,他很忙,雖然他沒有爵位,但是有官職啊,所以也是在家裡進行完活動之外,繼續回到官衙工作,哪怕不工作他也不會來,並非因為和曹植不對付。

就算再怎麼不對付,曹老大還看著呢,他也要表現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來,真正的原因是黃襄說的,要做孝子,而且已家為重,這種時候,基本上國事也屬於曹老大的家事了,所以他忙,也是孝順曹老大的一種體現。

曹植見所有重要的人物已經到齊,輕輕咳嗽一聲,於是交談的眾人安靜下來,至於後面湊數的人,一看前面的大佬們都很安靜,他們哪裡敢隨便說話。

“今日重陽佳節,子建能邀請到諸位大才,不甚欣喜,這段時間以來,國朝欣欣向榮,全賴諸位對父親的鼎力相助,子建在這裡感謝諸位賢人。”曹植說完躬身行禮,在座的都是明白人,哪能真的讓曹植行禮,連忙稱不敢,躲開曹植的行禮。

其實這話說的有些不妥,他曹植何德何能能夠替曹老大‘感謝’大家?又不是繼承人,黃襄敢肯定這話一定是楊修教的,畢竟,諸葛誕、龐統、陳群幾人的臉色也變了。

但是楊修不至於如此無智,雖然他驕傲,但是他又不傻。

“除非,楊修這是想佔點便宜,順便讓眾人習慣這種說法。”黃襄心想,果然,楊修也不是什麼大才,有點小聰明罷了。

“今日不論國事,只論風流,偷的半日閒,希望諸位盡興。”曹植說完就舉杯,雖然真正參與活動的也就二十多個人,但是整個小山上下至少有兩三百人,山底有著各家的護衛,山中有著做事的小廝和侍女。

俏皮話說完之後,就是眾人的休閒時間,楊修是最受歡迎的,除此之外便是諸葛誕了,為何?因為這是曹植舉辦的文會,要是有人敢明目張膽的找黃襄、陳群、陳琳三人交談,你猜曹植會不會記住他?

至於龐統,純粹是因為太醜了,一度讓當初的曹植差點把他趕走,還是諸葛誕勸說了一下,作為諸葛亮的弟弟,肯定是知道龐統的,因為諸葛家其實是徐州人士,只不過曹老大當年藉口自己老爹被害征討徐州,導致許多人流離失所,諸葛家也不得不搬到當時的桃源荊州,還多虧龐家的幫忙呢。

黃襄幾人到也樂得清閒,反正準備到點就走,不過,既然是文會,那曹植肯定就不會這樣輕易的結束這次活動,否則和一般的集會有啥區別,喝酒那裡不能喝,非要特地找個風景好的山上?閒得慌吧。

只見楊修咳嗽一聲,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四公子這次的集會,一是為了繼承傳統節日的習俗,二嘛,也是想看一下在主公的領導下,國朝年輕人的能力,修不才,竊以為諸位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表現一番了,也好體現國朝的發展。”楊修一副笑眯眯的樣子,這話該懂的人自然懂了。

本來之前就說了是文會,想來這些人都是做了準備的,再加上楊修左一句‘主公’,右一句‘國朝’,明裡外裡都是告訴這些人,別不給面子啊,不給曹智面子就是不給曹老大面子,上一個不給曹老大面子的孔讓梨已經跪了,你們最好自己想清楚。

這話主要是針對黃襄幾人,作為曹丕的隊伍的人,他們原本肯定是不想出頭的,但是這樣一說,不想出頭也要出頭了。

黃襄幾人互相看了看,輕嘆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