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何為真相(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存一,念之斷人腸。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張哲口中的話讓本來還算熱鬧的氣氛凝固了下來,如今的他們雖飽腹才學卻無用武之地。
“不過嘛,雖然話有些難聽但對我等來說並非是什麼壞事。”
聽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饒是對張哲有些好感的荀彧也是對此皺起了眉頭。
“身逢亂世,官民士子無不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四百年漢室便要衰亡,我等大漢子民怎能說出如此話語!”
“文若所言有理,但我與你所想倒是有些不同。一方面對我大漢竟淪落至此感到痛心,另一方面則是心喜。”
“不知張兄喜從何來?”
“夏,五百年止於商。商,五百年止於周。周,三百年而分春秋戰國。是時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由此可見,國運盛衰長短俱憑天意,如無亂世何來英雄。文若設想,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你要麼如荀師一般做一賢師,要麼和楊師一般做一地郡守。而我,最多也只能做一城中校尉。恰恰是世道大亂,我等才有可能創下不世功名。”
看著面前這個雖只是笑笑縣尉卻心懷壯志的張哲,荀彧忽然覺得自己比張哲要差得遠了,自己在面對亂世的未來整日擔憂,而他卻早已想著建功立業了。
“看來張兄便是專為亂世所生啊。”
聽到荀彧對自己的評價,張哲笑著說道。
“生於亂世是為不幸,但如能變亂為治,將我大漢頑疾除去豈不是不幸中的大幸?”
“你欲學那霍光?”
在聽到張哲想做的事情後,荀彧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霍光。
“若真能出一霍光將大漢再延續百年,你覺得是幸事呢還是不幸呢?請君細量。”
沒錯,現在的朝堂必須能有一個震懾住所有人的人物才有可能將此時的漢朝撥亂反正,確實是解決如今漢朝困境的最好辦法。
顯然氣氛有些沉悶的情況下已經不太適合繼續聊下去了,荀彧起身打算先行離開,待看向郭嘉二人時。
“文若你就先回去吧,今晚我們就睡在這邊不回去了。”
荀彧懷著心事匆匆離去,另一邊的‘聽客’楊殷也是準備回軍營認罰,他可還有不少的事情還沒有解決。
“楊兄考慮的如何了?”
“若是其他事情我必不會推辭,唯獨此事恕楊某不能答應。”
楊殷雖然經歷了一晚上的事情後有些動搖但是他們這些世族子弟有些時候命運並不是個人能夠掌握的。
看著略顯落寞的身影張哲還欲再勸被一旁的郭嘉輕輕拉住朝著他搖了搖頭也是明白了過來不再言語,在他看來這趟最好的結果就是將楊殷帶回去,沒想到也是失敗了。
擠在一個榻上的三人顯得有些擁擠,張哲知道同榻而眠是古人促進感情比較快的方式但還是有點略顯尷尬。
“張哲,你的志向真的只是做一霍光嗎?”被擠在中間的郭嘉也是有些不適應的扭了扭身子,心裡有些後悔留下來。
“奉孝,莫要亂動!我要下地了!”
戲志才顯然已經被擠到了榻邊上,對於亂扭的郭嘉罵道。
“嘛~未來的事誰又說得清呢?或許我真能身居高位撥亂反正又或許我回幷州後就死於對抗胡人的戰爭中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