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武力來說的話典韋絕對能保善無安全,但顯然並不適合。那麼只能將閻柔留下來了,雖然年紀他是最小的,但論起智商應該也比剩下的阿大阿二好得多。”

“閻柔!”

“主公。”

聽到張哲點名,作為手下的閻柔自然要起身行禮。

“我要你留在善無,帶著定襄的百姓復建城池。我會讓阿二與李四麾下人馬與你共計七百人輔助你,糧草軍械等物品等我回到漁村後我會派人給你送過來。”

“阿二李四!”

“屬下在!”

“你二人帶著自己所部配合閻柔,閻柔的命令便是我的命令務必執行。另外從百姓中再挑選一些百姓補齊一千五百人,由你二人訓練。”

“諾!”

“閻柔,我可是將定襄一郡交予你了,各項決策皆在於你,可莫要讓我失望。”

“主公放心!只要閻柔還活著,善無就不會落入他人之手!”

張哲對於自己這個極為看重的年輕閻柔還是比較信得過的,慘痛的經歷讓他年輕穩重並且做事果決。治理一郡之地最忌諱的便是瞻前顧後不能決事。

“城中百姓受苦頗多,當以柔和治之。烏桓未曾將他們當做人看待,受苦久矣,不能因為我們再對其苛刻而讓他們寒心。”

張哲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在經歷過烏桓人近乎虐待式的管理方式後。城裡的百姓不管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或許在短時間內都會與平常人不太一樣,這個時候就需要更加耐心的去開導一下。

想到這裡,張哲就想快點回到魚村去看看郭嘉是不是已經來了。又沒有將他的好基友一起帶過來,對於這些謀士而言,處理一些政務應該是手到擒來吧。

再繼續私下叮囑好閻柔後,又讓他時刻關注一下呂忠的中陵縣的情況。

現在他想快速擴充套件勢力離不開他們的幫助,他們想在幷州有個發展之地也離不開自己的扶持。但二人能友好的前提是都要有一個度,如果超過了這個度那是雙方都不能夠忍受的。

被閻柔阿二等人送出城帶著剩下數百人回去的張哲暗自思索著接下來的對策。

這次反攻可謂是非常成功的,以一百多人的鎖上換來了真正的一郡之地。而且在這次戰鬥中,阿大與阿二突破至武將,李四也是終於到達了準武將的層次。而閻柔可能此時也是離著更高一階段更近了,可謂是大豐收。

等到朝中正式的任命到達,張哲就可以將治所遷移至善無縣處。畢竟劇陽的數萬百姓以及十分想投靠魚村的萬餘百姓魚村肯定是裝不下的,空曠的定襄郡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加上朝中的正式任命,百姓們對自己也是十分信任。

相信這個方案實行起來應該並不困難,早一些完成移民與建設便能早一些北上收回更多的失地。想到這裡,張哲想要趕回去的心情更加迫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