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陽城內雖大部分屍首已被掩埋但還有少部分的衣著可以辨別他們的身份,若是太守不信可親自前往劇陽一看究竟,另外這是我家主公命在下交予太守大人親啟的信。”

這次丁原沒有猶豫而是快速從閻柔手中拿來開啟觀看,信件中張哲先是道出了這次戰爭的前因後果,而後是他對丁原的建議。

“自熹平六年大敗之後,朝中忽視幷州久矣。太守大人現在應早傳捷報快慰陛下之心,快慰朝中諸位大臣之心,莫要等到訊息傳開後,這樣才能令天下人知太守之功。”

這段話丁原清楚這是張哲在將功勞讓予自己,丁原雖然疑惑張哲為何要將如此潑天之功讓給自己但下面的請求又是讓丁原若有所思。

“此次鮮卑大張旗鼓的南下,烏桓匈奴各族無不避其鋒芒,和連大軍敗亡的訊息傳出後,各族對我軍更是無不膽寒,恐以為我大漢主力已到幷州,必然會暫且撤出幷州。哲請太守出兵北伐收復失土,還我大漢邊疆安寧!”

丁原看完信件沉吟了一會做出了決定。

“高順,帶上親衛跟我走!”

“主公可是要去劇陽?那三千準備好計程車卒怎麼辦?”

“讓張楊先帶去汪陶,你與我同去劇陽確認一下此事的真假,若是確實屬實。正好從汪陶西進!哈哈哈~”

丁原大笑著拉著高順與懵逼的閻柔向門外跑去,恨不得自己再多長一雙腿。

他其實已經大概確定了事情的真偽但不親眼看一下就不甘心,他有預感此次過後幷州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他並不打算將此捷報告知自己的上司幷州刺史張懿,畢竟分功勞一個人就夠了。

很快十幾騎便從陰館城飛奔了出去,為了能更快的到達劇陽,丁原給每人安排了兩匹快馬,城中只留下了一臉懵逼的張楊整理的部隊打算一個人帶去汪陶關。

“剛剛主公還催促著快點出發,為何又突然只讓我一人獨自帶兵前去了?”

。。。。。。。。。。。。。。。。。。。。。

因為張哲的兵馬確實有些少,所以不得已再次派人回魚村中打算抽調來了幾千村民前來相助。而當回去報信計程車兵將大勝的訊息傳回去之後,整個魚村陷入了沸騰,百姓們不計身份相擁而泣。在得知現在清理戰場急需幫忙後,不管是魚村村民還是劇陽縣的百姓紛紛踴躍報名,導致本打算有個三四千人就行的一下子卻來了近萬人,若不是俞榮與縣令嚴令相阻,怕不是除了小孩外的百姓都要前去。不得已俞榮只能請求留守的遊珣帶著千人手下相助好在路上維持秩序與安全。

站在俞榮身旁的王縣令一臉複雜的看著四周興奮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原來幷州的百姓也能夠如此開心。以往自己一直認為被選作劇陽縣令,從未想過能有什麼作為,能保住自身性命就已經知足了,現在自己好像真的想為這些受苦久了的百姓做些什麼,也終於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俞榮看到一旁的縣令竟側過身子偷偷的抹了抹眼角也沒有笑話他只是伸手拍拍縣令的肩膀,兩人相視一笑,發現對方的眼睛都是紅的,此時的他們沒有職位尊貴之分,只有同為幷州受苦百姓這一個身份。

幫助手下清理著屍體的張哲便看到遠處竟湧來了萬人的隊伍,甚至有些士兵還本能的緊張了一下,以為是剛剛趕來的鮮卑人呢。

直到稍近後發現同是漢人後才狠狠的鬆了口氣,百姓們在看到敗壞的劇陽縣城與地上的鮮卑屍體後,雖然對自己房屋有些不捨但是更多的還是對鮮卑人敗亡的激動。

不等張哲吩咐,便匆匆的上前接過張哲手下們的活並且要求士兵們去休息。這樣的場景讓護送百姓過來的遊珣彷彿有些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