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誠覺得自己嚴格意義上不算是一個偵探,因為他現在要做的擊垮對方的心理防線。

又或者說他是和現實中的偵探不太一樣,而是和影視劇與小說裡的偵探類似。

證據?那自然是非常的重要。但林新誠覺得一個偵探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話術讓兇手承認自己的罪行。也就是很多主角的看門絕技:嘴炮戰術。畢竟有時候嘴炮是能省時省力許多。

就像如今,原本該判定為自殺的案子,卻是要以謀殺案查起,這一下的心理預期的改變,對於兇手而言無疑是相當大的打擊。現在的兇手定然會因此心慌。

而他要做的,就是趁熱打鐵。

“毛利警官,死者既然是服毒而死,那麼是不是也就能認定成所有人的不在場證明都不作數呢?”

“這點倒是沒錯的。但偵探先生,兇手是怎麼下毒的呢?”

毛利警官雖然認定死者的死因可疑,但這起事件也還是有很多未解之謎:“再然後是遺書,這是出自死者之手,這點死者的未婚妻小林小姐和編輯島谷先生也是可以證明的。”

林新誠此時是笑看著毛利警官:“警官先生問題這麼多,不如我一次性全部解決好了,省時省力。”

“那自然是極好的。”毛利警官此時是欣喜的連連點頭。

“兇手就是你。”

林新誠此時剛指著一個人,沒等那人吃驚,隨即手指頭又是動了指向另外一人:“還有你,你……”

林新誠此時是分別指了山本和輝的五個朋友:“殺害山本先生的兇手就是你們五個人!”

“開什麼玩笑!”

“就是!”

“你沒有什麼證據可別亂說!”

除了加藤豐和島谷一郎,其他三人那都是連忙呵斥一句。但三人隨即是閉上了嘴,顯然是因為加藤豐的眼神示意。

“這起事件除了是自殺偽造成他殺這點,還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很多人會以為下毒一般是單個人所為,很難會想到下毒其實是群體犯罪。

我想這也是某人給自己留的後路。”

林新誠意有所指的自然是加藤豐。

他之所以在這裡解決這起事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給加藤豐在這四人裡找棄卒的機會。

沒錯,下毒的一人足矣。若是警方認定為謀殺,加藤豐這種人心裡應該已經留好了後招。

在心理上這是典型的控制型人格,他是把自己的幾個朋友都當成自己可控制的人,彷彿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可控制範圍內,而他本人也享受著這麼一個過程。

這樣的人通常對自己極為自信,但也容易剛愎自用。

“那麼,事件是怎麼一個情況呢?因為某個一致的原因,你們是想著聯手除掉自己多年的好友。而最能讓自己撇清關係的方法,顯然就是偽造自殺的他殺。”

林新誠此時是悠悠道來:“雖然我不知道你們提出這個提議的是誰,但我想他一定是向你們千萬保證過,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首先是第一點,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約死者出來喝酒。不得不說酒精是個好東西,既能醉人身體,也能讓人放下心防。而在這之後,就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換藥。小林小姐,山本先生是不是隨身攜帶著要吃的藥,不管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