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規定,聶斌連看都懶得看,直接就在合同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畢竟,這也只是大幾千塊的事,對聶斌來說,就算是損失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拿著簽好的合同,聶斌離開日報社,便回到車上將合同隨手一丟,便開車回家歇著去了。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刊登的廣告將會帶來怎麼樣的波瀾。

從正月初十開始,濱城日報正式刊登了聶斌的廣告,廣告的內容是聶斌提供,由編輯稽核後印發的。

其中包括了需要招聘的職位,上至經理,下到文員,聶斌共羅列了十幾個不同的崗位,並附帶了每個崗位的待遇,包含工資、休假等,當然,對於崗位需要的能力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一開始,聶斌每日只會零星地接到幾個電話,畢竟廣告剛剛刊登出去,自然不會有太多人關注。

可三天之後的早晨,聶斌還沒睡醒,手機就開始瘋狂地響了起來。

半個小時,他連續拒絕了十數個聽起來就能力不符的應聘者,聶斌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他好像把工資定的太高了。

要知道,聶斌刊登廣告時,設定的工資水平比起同一時期其他公司相同崗位的工資要高出起碼三成。

別小看這三成的差距,在這個人均只能收入不到千元的時代,三成的差距,足以讓任何一個人興奮不已,甚至直接拋下現有的工作選擇跳槽。

而且,正因為待遇太好了,也會引來很多能力不行,或是專業不對口的人想要碰碰運氣,一旦被選中招聘成功,那帶來的收入將會是十分客觀的。

聶斌無奈地看著不停響著的手機,心裡後悔不已。

但此時後悔也來不及了,聶斌無奈,只好繼續接聽著每一通電話,並告知對方將自己的簡歷整理好,然後送到聶氏機械廠的地址去,之後便可以等待通知了。

若是一個星期內沒有聯絡的話,就意味著沒有透過,否則將有專人聯絡對方前來辦理入職方面的手續。當然,這個專人指的就是聶斌自己,只不過他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這樣才能避免耳朵被源源不斷的應聘者那些花樣繁多的王婆賣瓜式自我誇讚給磨出繭子來。

與此同時,他立刻通知報社,將招聘的廣告停止刊登,只保留那個尋求勞務公司合作專案的廣告。

從那之後,他的手機才逐漸消停下來。

可等到聶斌來到機械廠,看著自己辦公室內那幾個裝滿簡歷的紙箱時,才終於明白,門檻幾乎被人踏破了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