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澠池城外,火光沖天,夜如白晝。

戰場中,令旗飛舞,喊殺震天,今夜,澠池註定將是一個不眠之夜。

陣中,此刻的呂布惱火之極,原因很簡單,以前的他,對兵書上所言排兵佈陣,一直都是不屑一顧,在他自信心裡,不管多麼厲害的陣法,只要給他定量的鐵騎,便可輕鬆殺個進進出出。

一直以來,呂布也確實未遇到過能佈陣給他呂布製造麻煩的人,長久下來,呂布更顯驕狂。

然而,今日的呂布終於見識到陣法的威力,就在剛才,他率一千西涼鐵騎衝殺入向雲八百步卒所佈下的陣中後,便猶如身陷入沼澤,處處危機。

每當他率兵衝殺,不是後方突然射出冷箭,便是各類偷襲,呂布倒是沒什麼,飛矢偷襲之類俱是輕鬆躲開,然普通西涼兵卻是沒那麼好的身手,被射傷、射殺的不計其數。

這倒不是最讓呂布惱火的,最讓呂布氣憤的是,在下方還會突然劈來一種帶鋒利鐵鉤的戟,稍有不慎,馬腿便會被其斬斷,見此,呂布驚怒交加,顯然沒料到向雲竟用了那最為卑鄙,最為陰損的一招:斬馬腿。

在古時戰爭中,步卒對戰騎兵最為艱難,因此,出現了一種步卒專門對付騎兵的武器,名為:鉤鐮槍。

鉤鎌槍是在槍頭鋒刃上有一個倒鉤的長槍,槍長七尺二寸,其中槍頭為八寸,槍頭上尖銳,其下部有側向突出之倒鉤,鉤尖內曲。

鉤鎌槍的槍頭和普通長槍一樣,起到刺殺作用,側面的倒鉤則既可以用來砍殺敵人,也可以鉤住敵人,有效防止敵人奔逃,鉤雖然起到輔助殺敵效果,但是也具有防止槍尖刺入過深的作用。

鉤鐮槍也是步卒與騎兵作戰時,最為實用的兵器,專斬馬腿,頗為陰險,鉤鐮槍的始祖便是戟,早期的戟是前端有槍頭,側面有橫向的刺,與鉤鐮槍的區別僅僅是側面的刺不彎曲。

歷史上,因飛將呂布於虎牢關前獨擋關東數十萬大軍,一杆方天畫戟使得神鬼莫測,也帶起了一股習戟潮流,直到唐朝以後,用戟者才逐漸減少,直到後來又流行槍,到宋代時,其鉤鐮槍使用達到頂峰。

這次討董之行,向雲在出發前便準備好,知道西涼兵以精騎為主,便下令製造了一批鉤鐮槍,但要大量鍛造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因此軍中也只有高順的八百精衛才有配備,而此刻,鉤鐮槍第一次投入使用,效果非常之好。

斬馬腿這一戰術盛行在漢朝以後,乃步卒對付騎兵最為簡單有效的一招,然而,雙方對戰中,一般是很少用此招的,原因很簡單,馬匹在古時乃最為珍貴的戰爭資源,若是用這招打敗對手,也得不到戰馬,得不償失,一般不到萬不得已,基本很少使用這一狠招。

而向雲對這招卻是頗為深刻,前世時,曾在電視劇中見過這一招,但每當士卒使用這招時,鏡頭便會被拉開,當時向雲還與朋友討論過,最終得出結論,影視畢竟是影視,不可能為了拍戲而真的將馬腿斬斷,那樣成本也太大了。

因此,在重生漢末,參與討董前,向雲便想到這一招,才有鉤鐮槍的出現。

本來,向雲也是在正常情況下不準備動用這一招,畢竟他也希望多俘虜一下馬匹,然而,如今他身陷敵真陣,若是再不發狠全力突圍,恐自己都得交代進去,哪還顧忌戰利品。

而他所佈的這個陣法,是他還在事師於司馬徽下無聊時琢磨出來的,整個陣型緊密相連,相輔相成。

其中,弓弩手則負責放冷箭,擾亂敵軍注意力,而後,鉤鐮槍兵乘機割馬腿,等騎士落下馬後,再由槍兵上前直接將其刺殺。三類兵種相互配合,無往不利。

相比其他陣法,這個陣法雖上去複雜,但向雲並非陣法大家,只要稍懂陣法之人,便會很快出,這陣法其實很簡單,也未如八卦陣一般生死門一大堆,的人頭暈腦脹,此陣法複雜的外形也不過是用來迷惑普通將領而已。

呂布武勇驚人,卻對陣法毫無研究,陷入陣後,見向雲竟下令斬馬腿,大罵向雲卑鄙小人。

別說普通士卒,就連呂布胯下赤兔馬都好幾次險些被人砍到,要不是赤兔馬神駿,反應奇快,今日可真就的廢了。

呂布此人性格雖不咋樣,卻有兩個優點,一個是愛家(美女),一個是愛馬。

赤兔馬乃呂布心頭肉,若有人打其注意,定會迎來其狂風般的怒火,這不,在見到向雲欲斬他赤兔馬後,呂布再次怒了,凝神靜氣,騎著赤兔馬,猛然拋開一眾西涼鐵騎,率麾下最精銳的一百騎兵直奔向雲殺去。

這斬馬陣好雖好,卻也有不少缺點,其中最為致命缺點便是,陣型沒有足夠的防禦能力,很容易被敵將突破。

當然,向雲選這個陣法,並非他只會這一個陣法,關鍵的是他所會的陣法,除此外的陣法都太過複雜,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很難完成,而且越複雜的陣法對人數要求越高,八百人根本不夠。

好在,這個陣法對他此刻的情況倒也實用。

呂布歷經一陣衝殺,八百人組成的斬馬陣很快被其突破,猶如一道狂風,朝著中心的向雲殺來。

其後,西涼鐵騎也因呂布離開而傷亡加大,一千騎兵,被斬馬的,已達到近五百人,傷亡三百人。

脫了羽毛的鳳凰不如雞,西涼騎兵喪失了戰馬,在地上作戰可不是南方精銳的對手,因此,沒了坐騎的西涼兵很快便被斬殺。

這種情況,被突然轉頭打量戰局的呂布到,眼都綠了,緊盯著近在眼前的向雲,怒喝一聲,策馬衝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