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就在眾人爭相推薦盟主時,向雲突然出名推薦袁紹後,一直冷眼旁觀的曹操也上前拱手道:“少龍此言甚是,以本初之名望,盟主之位確實非本初不可。”

徐州牧陶謙、北海太守孔融見狀,亦上前高呼:“非本初不可。”

橋瑁、劉岱、袁遺也紛紛應承。

餘者見狀,皆高呼:“非本初不可。”

見向雲都放棄盟主之爭,孫堅、馬騰、公孫瓚等人也只得無奈放棄,同意袁紹為盟主。

最後,才是心胸狹窄的袁術,敷衍式的拱了拱手,表示贊同,依他的想法,就應該他來做盟主,不過倒算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也懶得多費口舌。

眾人皆推袁紹,見此,袁紹起初先還假裝推辭一下,最後熬不過眾人高喝:‘非本初不可。’才答應下來,其心中卻已樂不可支,暗道向雲會做人,放棄了這個盟主爭奪的機會。

翌日,陳留酸棗城外,築壇會盟,高壇之上,遍列五方旗幟,隨風飄蕩,共計十九張大旗,遮天蔽日。

臺上,兵符將印及各種儀式所用之物數不勝數。

下方,大軍肅整,十八路諸侯幾十萬大軍一眼望不到頭。

向雲整衣佩劍,在無數人矚目中,凌然而上。

行至臺上,向雲昂然而立,神色嚴肅,高喝:“有請‘尚方斬馬劍’!”

“恭迎先帝!”群雄行禮。

尚方斬馬劍,帝欽賜,見劍如見帝,這也是‘尚方斬馬劍’的權威,雖然如今漢鋼失統,但餘威猶在,諸侯表面上也會給予一定尊敬,何況,大軍討董,要有個名義,相比曹操的矯詔,向雲的‘尚方斬馬劍’更加有信服力。

矯詔畢竟是矯詔,而向雲的‘尚方斬馬劍’卻是貨真價實,乃先帝欽賜,即使當今天子見了,也得給予一定尊敬。

臺下,後方,袁紹兵馬人群中,兩個身著普通士卒的青年,靜靜而立,與周圍士卒相比,此二人雖身著普通,卻有一股與眾不同的氣勢,顯得有些鶴立雞群,特別是其中一神色冷峻的俊逸男子,更是令人忍不住多幾眼。

“趙大哥,見沒有,那個便是振威將軍向雲,蘭親眼見過。”其中一個青年,見到向雲上臺後,突然悄悄湊近另一個青年身邊,輕聲低語道。

“嗯,知道了,別說話。”另一青年點了點頭,目光閃爍著奇異光芒,凝神望去,自幼習武的他,眼力比常人更好。

不用說,此二人便是投袁紹的趙雲與夏侯蘭,兩人在袁紹手下參軍後,為了暗中觀察袁紹,行事一項很低調,並不張揚。

透過一段時間觀察後,趙雲對袁紹也有了初步瞭解,發現袁紹並非他心中明主,略微失望。

……

臺下,向雲話音剛落,一個侍衛便彎腰低頭,手中高舉一把裝飾豪華寶劍,迅速來到向雲跟前跪下。

向雲神色嚴肅,雙手平伸,恭敬的接過‘尚方斬馬劍’,高舉寶劍,曰:“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上前聽封。”

袁紹神色平靜,上前拜道:“臣在。”

向雲:“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子董卓,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危害江山,搗亂社稷,渤海太守袁紹,四世三公,名揚四海,今表渤海太守袁紹,為車騎將軍,號令群雄,討伐董卓,欽賜!”

隨即,有人為袁紹頒佈車騎將軍受印。

袁紹心中高興,拜禮道:“臣領命,必不負先帝信任,手刃董賊,以報皇恩。”

隨後,向雲收起‘尚方斬馬劍’,下臺。

袁紹正式為盟主,整衣上臺,焚香再拜,宣佈盟約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隨即,眾諸侯皆用刀劃破手掌,滴血入酒,飲之。

隨後,袁紹下壇,眾人扶袁紹升帳高坐,兩旁,眾諸侯依爵位年齡分列而坐。

向雲因爵位高,坐在袁紹右手旁第一個,其後是吳郡太守孫堅、北平公孫瓚等。

右邊,以北海孔融年齡最大,坐在第一位,其後是徐州陶謙等。

行酒數巡,曹操起身道:“今日即立盟主,我等皆應同聽盟主調遣,共扶國家,勿以強弱而計較。”諸侯中,數曹操實力最弱,手中兵馬只有幾千家丁,因此,曹操自然最為擔憂諸侯以此滋事。

袁紹聞言,當即嚴肅表情,巡視眾人一眼,凜凜道:“紹雖不才,既承諸公推選為盟主,國有國法,軍有軍紀,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各宜遵守,不得有違,如若不然,群雄共討。”袁紹一番話,說的大氣凌然,氣勢十足,倒確實給人一種威壓之感。

眾人聞言,齊道:“我等惟盟主之名命是從。”

袁紹甚感滿意,宣佈道:“好,眾將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