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髮長沙(第2/2頁)
章節報錯
……
長沙,區星自叛亂以來,聚眾萬餘,攻打城邑,長沙各地,先後淪陷,原長沙太守甚至也在此情況,私自拋棄官印,帶著家人逃離,長沙無人鎮守,區星愈發猖狂,所到之處,官吏被殺多如牛毛,長沙官吏一時間人人自危。
長沙臨湘,也是長沙治所所在,自太守逃跑後,也有很多官吏紛紛棄官而去,躲進本地豪強所建的塢堡,當然,也不乏一些有著良知的官員,選擇留下來,聚攏士卒,與臨湘當地城中世家等,抵抗叛軍,同時向朝廷求援。
區星一路攻佔長沙諸縣,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一一淪陷,區星劍頭直指臨湘,聲勢頗為驚人。
中平四年十一月,向雲終於在區星攻下臨湘之前到達長沙,進駐臨湘。
見新任太守到達,長沙官吏皆有聽聞向雲名頭,倒是暗暗鬆了口氣。
一到長沙,向雲首先安排郡中官員,先封閻忠為郡丞,張甫為長史,而後,原本郡中官吏,向雲也經行了一番整頓,貪者降,清者升,除此外,向雲一系列家將官位也跟著水漲船高,有所上升。
向雲剛將一切處理完畢,就被告知,區星率眾來犯,兵臨臨湘。
區星勢如破竹,攻克城邑,一路上,前來投靠者無數,士卒竟是越打越多,已達到三萬之巨,聲勢驚人。
在此聲威下,區星很快便攻到臨湘,兵臨城下,此時的他,只知長沙新任太守率一萬士卒到任臨湘,不過卻不知道,新任太守是何人,因此,區星倒是不懼,依仗手下三萬士卒,信心滿滿的將臨湘給圍了起來。
“大人,區星賊子人多勢眾,臨湘孤立無援,若是被圍起來,可如何是好?”聽聞區星將臨湘圍起來,底下一眾郡官有些驚慌失措。
“哼!”見這些文官恐懼的樣子,許褚不滿的冷哼一聲,起身道:“大哥,讓某出戰,某一定將區星腦袋砍下獻與大哥。”
典韋也來抽熱鬧:“大哥,俺也請戰。”
“嘿嘿,好久都沒有痛痛快快打一場了,這一仗,還是交給管某吧。”管亥也挺身請戰。
餘者高順、徐榮等將倒是稍微冷靜,只是眼光炙熱的凝視向雲,等待向雲發話。
見狀,向雲也不在沉默,開口道:“好了,你們不用爭了,這次區星圍城,其人雖多,卻不過一群烏合之眾罷了,因此,我打算直接將其一舉擊潰,爾等可有信心?”
聞言,眾人精神大振,紛紛喝道:“有!”
向雲赫然起身,大手一揮:“好,諸將準備,出城迎戰!”
臨湘歷史悠久,周以前為三苗氏族聚居之地,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長沙郡地,西漢為長沙國下雋縣地,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第一個諸侯封國,自公元臨湘歷史悠久,周以前為三苗氏族聚居之地,春秋戰國屬楚,秦屬長沙郡地,西漢為長沙國下雋縣地,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轄境,將秦長沙郡治所“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也就是現在的長沙治所臨湘,漢朝開國功臣吳芮被封為第一任長沙王。
長沙王最初的封地剝包括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郡等地,稱為長沙國,由藩王治理,擁有行政權,削藩集權後,長沙王封地日益縮小,最終只剩長沙一郡,長沙王“唯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而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下至縣令、長全部由朝廷任免,也就是說長沙王已名存實亡。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以後,西漢時期在行政區劃管理上改秦朝的郡縣制為郡縣制與封國制並行即“郡國制”。
漢朝初期,長沙國為當時的直屬朝廷管理的一級行政區的諸侯國,實行世襲制,自主性也要大於同時期的郡,後來到了劉氏長沙國時期,朝廷加緊控制諸侯國,領土縮小,長沙國的自主權也大大下降,與郡幾無差異。
公元8年,王莽篡權建立新朝,西漢所封諸侯王國、侯國全部廢除;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縣改名“撫睦縣”;公元25年東漢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全境正式歸於東漢;公元37年,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長沙郡領十二縣,臨湘為治所,由於臨湘經歷幾代封地,幾經建築,臨湘城比起同為縣城的宜城來說,不知大了多少倍,城牆也更為厚實,不僅如此,臨湘北臨荊州洪湖,東臨咸寧赤壁,乃荊南為數不多的臨江城池,有湖北門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