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國才是第一航天大國!該死的!”

“星艦28還需要七天才能組裝完成。”

“夏國航天局還沒有掌握核聚變動力,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好訊息。”

“現在掌握核裂變的也僅限於少數大國,核裂變就算比不上核聚變,也一樣能實現太陽系內的航行,我們必須儘快掌握磁約束高能粒子技術。”

“夏國還在使用液氫介質,顯然沒有也沒有掌握磁約束,這是我們趕超他們的好機會。”

“前提是星研科技不給他們磁約束技術。”

“星研科技不可能給夏國!資本是逐利的,壟斷太空飛船,星研科技能獲得無法想象的龐大利益,唐隱絕不可能允許技術流出!”

“那可未必!夏國的制度可與我們完全不同。”

……

月神號經過一個小時的加速,速度達到了7公里秒,往月球飛去。

因為採用核裂變液氫介質推進器,攜帶的液氫介質就佔據了五分之二的載重。

這種推進器是目前夏國能拿得出手的最佳方案。

比傳統氫氧燃料輕了一半,推力大了兩倍有餘。

這些燃料足以支援月神號,滿載下往返月球一次。

就是這樣的技術地球掌握的國度,也不超過一手之數。

國力,技術稍差的,依然只能採用傳統的燃料推進方式。

趙立冬安靜在控制室中等待,預計13個小時後,月神號就能抵達月球。

此時,月球上。

寬闊的平原上,一座又一座的工廠,透過裹著厚厚保護層的管道連線在一起。

每一座工廠都裹著銀白色的保護層,工廠外圍,一片片光伏板面向太陽,隨太陽而動。

月球環境極其惡劣,雖然沒有自然風暴,飛沙走石,但太陽風暴,晝夜溫差,微薄至極的大氣,都是月球工廠需要面臨的極大挑戰。

工廠中心的地下,這裡已經被機器人暴力挖掘出一個巨大的空間,建起了巨大的地下建築。

建築最中心處,是神華一號運送而來的核聚變反應爐,與成套的發電機組。

月球之上,唯有將重要設施建在地下,才能保證長久的安全。

此時核聚變反應爐在機器人的操控下,一步步啟動。

月球的低引力,微薄氣壓,絲毫沒有影響核聚變的啟動。

隨著鐳射點火,溫度急劇攀升,直到第一次聚變產生,月球基地,終於迎來了龐大的電力供給。

依靠太陽能光伏電能,終究無法滿足,大規模開採月球資源的需求。

核聚變龐大電力的供給下,這一片工廠區,終於全面啟動。

所有機器人排著隊將電池充滿。

充沛電力下,鑽孔型機器人,在月球地下,全功率作業,後面的機器人跟著鋪設超導線纜。

將核聚變的龐大電力,輸送到方圓百里的周邊電力節點。

地面上,第一批充滿電力的採礦機器人,大規模湧出,直奔已經探明的礦點。

大規模開採月球原礦。

部分巨型機器人,大刀闊斧的在周邊開闢道路,填埋隕坑。

如這片工廠集中地,在月球靜海區,還有五座。

隨著核聚變發電站的啟動,馬力全開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