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的大規模普及,更是讓原本生產機器人的企業受到巨大沖擊,紛紛緊急轉型,投入威軟的懷抱。

機器人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導致整個行業呈爆發式發展。

機器人的生產線再一次大擴張,已經接近世界可合理支撐的極限。

許多工廠為了生產機器人,推掉了其他訂單,推升其他產品成本飆升。

直接間接導致無數企業,在世界看不見的角落黯然倒閉。

貝塔機器人谷鴿不再米國國內增大銷量,改為大規模傾銷到國際市場。

西米聯盟下的大型跨國公司,成為貝塔的主要客戶。

他們在全球第三世界國度,投建了大量的工廠,因為那些國度的勞動力,曾經非常廉價。

工作一天只需要十幾美刀。

但是貝塔機器人出現之後,局面就變了。

貝塔不眠不休,一天可以工作二十四小時。

產線開動,幾乎不需要停歇。

而且貝塔不需要各種福利,購買一個貝塔,就能一直使用到報廢。

對比人工效益,貝塔的收益和成本比,高出人工二到五倍。

同樣工作一天,貝塔能幹24小時,工作效率能頂上兩個人工。

成本平攤之後,更是大大降低了。

這些大型企業最會計算效益,哪怕一丁點都不會放過,更別說是數倍了。

他們早就盼著大規模購買智慧機器人了。

資本就是剝削廉價的勞動力,但當廉價的勞動力不被需要的時候,資本就會無情的拋棄。

製造業的遷移,早已說明了一點。

大量的貝塔機器人被運送到跨國工廠。

曾經頻繁招募人工的工廠,全面停止了招募。

員工一旦離職,就再也回不來了。

工廠中的裁員風暴,狠狠的颳了起來。

甚至部分工廠出現,員工犯過一絲小錯,都會被領導抓住,勒令員工主動辭職,他們連辭退員工的補償也不願意給。

無數工廠原本氣氛驟然變得恐怖寂靜,員工連大氣也不敢喘,深怕被抓到過錯。

那些被勒令辭職的員工,上告到工會,要求工會出面解決。

起初工會沒有重視,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上告,閒置已久的工會終於打起了精神。

社會出現的失業人員驟然增多,當地政府也重視起來。

當地政府召集這些企業管理人,磋商引進貝塔的問題。

政府要就業,資本要利益,雙方在貝塔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部分激進的政府禁止工廠引進貝塔替代人工。

這些國度的資本當即宣佈撤資,世界那麼大,有的是地方安放這些工廠,人工已經不是資本的需求。

撤資威脅下,還沒有釋出禁止令的政府,紛紛暫停了政令,現在的問題還沒有鬧到這個地步,他們再度與資本管理人員談判起來。

這一次,資本代表人的態度變得強勢起來。

另一方面,各國失業的人員增多,相繼爆發示威遊行。

國際資本早有預料,裁員之時,便有意控制節奏,這些遊行的規模都不算大,如同星星之火。